目录

上滑隐藏

百科

中医智库APP 打开

打开

更改

表面电荷

删除195字节, 2017年2月18日 (六) 15:01
无编辑摘要
==表面电荷密度==
 
表面电荷密度定义为电荷数目, q,与表面的面积, A,之比:<ref>
 
</ref>
其中,<math>E</math>为导体的电荷产生的电场,<math>\epsilon_0</math>为[[真空]]介电常数。该关系只对无限大导体表面成立,或距导体无限小处成立。<ref>
 
 
</ref>
|}
浸于[[电解质溶液]]中的表面往往带有电荷,常见的机制是离子吸附。<ref>
 
 
</ref> 带电表面附近会有反离子富集,形成所谓双电层结构。<ref>
 
 
</ref>
亥姆霍兹模型是描述带电界面的基础,有几个重要因素没有考虑:离子的扩散与混合、离子可能的吸附、溶剂偶极矩与电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ref>
 
 
</ref>
古依-恰普曼理论描述了静态表面电荷对表面电势的影响。<ref>
 
 
</ref> 古依认为,带电表面的界面电势由表面上的电荷及溶液中等量的反离子来确定。<ref>
 
 
</ref> 反离子不是仅仅束缚在带电表面上,而是在表面附近呈一弥散的分布。反离子浓度,<math>C</math>,满足如下关系:
动电现象指双电层造成的各种效应,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电泳]],悬浮在介质中的带电粒子在外加电场驱动下运动。<ref>
 
 
</ref> 电泳广泛用于[[生物化学]]中,根据[[分子]]的大小和电荷区分分子,比如蛋白质。其他例子包括电渗流、 和 。<ref name=Butt />
蛋白质是带电的[[生物分子]],带电情况对溶液中pH值非常敏感。[[酶蛋白]]和[[跨膜蛋白]]的活性依赖于带电情况,蛋白质[[活性位点]]必须有合适的表面电荷,才能与具体基底结合。 <ref>
 
http://pubs.acs.org/doi/pdf/10.1021/bi00078a024</ref>
===粘合剂/涂料===
==参考文献==
 
 
 
[[Category:电学]] [[Category:物理化学]]
==参考来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1%A8%E9%9D%A2%E7%94%B5%E8%8D%B7 维基百科-表面电荷]
== 百科帮你涨知识 ==
528,223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