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
个编辑
更改
苏颂
,无编辑摘要
'''苏颂 (1020~1101)''',中国宋代天文学家、药物学家。字子容。福建泉州南安人。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初任地方官,仁宗皇祐五年(1053)调京城开封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负责编定书籍。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擢刑部尚书,迁吏部尚书兼侍读,直至入阁拜相。,中国宋代天文学家、[[苏颂药物学]]博学善文,在机械、天文、医药、山川、地理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著有《家。字子容。福建泉州南安人。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初任地方官,仁宗皇祐五年(1053)调京城开封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负责编定书籍。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擢刑部尚书,迁吏部尚书兼侍读,直至入阁拜相。苏颂博学善文,在机械、天文、医药、山川、地理等方面均有卓越成就。著有《[[本草图经]]》、《华夷鲁卫信录》、《苏魏公文集》等,尤以制造水运仪象台闻名于世。
{{概述图|苏颂.jpg|苏颂}}
嘉祐初年,苏颂受诏校定与编撰医书。苏颂做科技工作时,不但指导全局,而且亲自动手,不惮繁巨,不畏劳苦。《图经本草》的标本、药图和说明文字来自四面八方,“今天下所上,绘事千名……事有详略,言多鄙俚。向非专一整比,缘饰以文,则前后不伦,披寻难晓”。为整理这堆积如山、其乱如麻的原始材料,他提出了六项原则。苏颂的前三项原则是想尽一切办法把问题研究明白;后三项原则是实事求是,既不轻易舍弃来自基层的资料,也不急于作出判断,而是两说并存或存疑待考。这也是他的工作能取得重大成就并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一个重要原因。
朝廷采纳了苏颂的建议,并委任他编撰《图经本草》。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在嘉祐六年(1061年),苏颂编撰完成了《图经本草》21卷。
==主要著作==
==后世纪念==
苏颂故居“芦山堂”,在县城西北隅永丰乡,占地1700平方米,苏颂高祖定居于此,“芦山”也就成为入闽苏氏的“雅号”,迄今迁台湾、香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苏氏后裔,皆源于此。
现存的“芦山堂”,为民国元年重建,为三进双护厝府第式建筑,面积750平方米,故居内现有苏颂坐式塑像、苏氏族谱以及苏氏后裔八大名人画像。新建有苏颂科技馆,馆中陈列了他在各方面的功绩,还有苏颂首创的世界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模型。
===祠堂===
苏颂祠堂位于厦门市同安孔庙西南侧,始建于南宋,系朱熹任同安主簿时所建的。今仍保存清代以前所立的苏颂神位碑及嘉庆年间重修碑记。
{{zk120推荐智库籍案方-古代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