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注”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第1行: | 第1行: | ||
− | '''水注''',病名。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致水气外散内渍,身体[[虚肿]],腹内[[鼓胀]]。为[[九注]]之一。出《[[诸病源候论]] | + | '''水注''',病名。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致水气外散内渍,身体[[虚肿]],腹内[[鼓胀]]。为[[九注]]之一。出《[[诸病源候论]]·水注候》:“人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故也。肾与[[膀胱]]合,俱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气]]下通于阴,若肾气平和,则能通传水液,若虚则不能通传,脾与胃合,俱主土,胃为[[水谷之海]],脾候身之[[肌肉]],土性本克水,今肾不能通传则水气盛溢,致令脾胃翻弱不能克水,故水气流散四肢,内渍[[五藏]],令人身体虚肿,腹内鼓胀,淹滞积久,乍瘥乍甚,故谓之水注。”参见九注条。 |
[[分类:疾病]][[分类:中医]] | [[分类:疾病]][[分类:中医]] | ||
− | + | {{zk120}}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5月4日 (四) 15:33的最新版本
水注,病名。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致水气外散内渍,身体虚肿,腹内鼓胀。为九注之一。出《诸病源候论·水注候》:“人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故也。肾与膀胱合,俱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气下通于阴,若肾气平和,则能通传水液,若虚则不能通传,脾与胃合,俱主土,胃为水谷之海,脾候身之肌肉,土性本克水,今肾不能通传则水气盛溢,致令脾胃翻弱不能克水,故水气流散四肢,内渍五藏,令人身体虚肿,腹内鼓胀,淹滞积久,乍瘥乍甚,故谓之水注。”参见九注条。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水注》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