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脉(脉象)”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第3行: | 第3行: | ||
[[文件:[[文件:涩脉.gif]] | [[文件:[[文件:涩脉.gif]] | ||
− | {{概述图| | + | {{概述图|pulspix涩脉.gif|涩脉(脉象)}} |
==脉象== | ==脉象== | ||
第15行: | 第15行: | ||
精伤血少津亏,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气滞血瘀、痰、食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 | 精伤血少津亏,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气滞血瘀、痰、食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 | ||
− | + | {{zk120}} | |
− | |||
− | |||
− | |||
− | |||
− | |||
− |
2017年5月13日 (六) 16:29的最新版本
涩脉
[[文件:文件:涩脉.gif
脉象
迟细而短,往来艰涩,极不流利,如轻刀刮竹。
主病
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脉理
精伤血少津亏,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气滞血瘀、痰、食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则脉涩而有力。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涩脉(脉象)》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