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坚”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张志坚,1930年3月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学历: 大专。主任[[医师]]。
+
张志坚(1930~),男,江苏江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擅长中医内科杂症及胃肠疾病的诊治,对肾脏疾病的研究尤为突出。
  
学医时间: 1946年
+
张老是国家“十一五”百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对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医时间: 1950年
+
张老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不仅理论功底深厚,熟黯中医经典,而且不断总结经验,博采众长,疗效突出,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证的诊治,对肾病的治疗尤有专长。首创宣肺祛风法治疗难治性肾炎,临床疗效显著,全国各地许多被西医院认为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肾炎患者都慕名而来,经过张老的悉心治疗重新又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张老在注重辨证的同时结合辨病,先后精心研制了系列专科之剂,如“三黄肾乐冲剂”、“保元排毒丸”等、,经系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这些药在治疗慢性肾炎、改善肾衰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氮质血症方面具有一定功效,其中“保元排毒丸”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 [[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
+
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参与编写《新编中医临床备要》(1991年中国中医出版社)。他在实践中不忘中医传承,在临床上先后带教了国家和省级名医师带徒3人,进修和实习医生300余名。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授予“名老中医张志坚工作室”,这在江苏省地市级城市中也是第一个。张老医德高尚、学验俱丰,深得广大病员信赖,名噪常武,享誉省内外。
  
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 《[[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临证指南医案]]》、《[[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
[[分类:现代医家]]
 
+
{{推荐智库籍案方-现代医家}}
从医格言: 习业不停,处事公道,服务精至,方可称之为合格的医生。
 
==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
 
 
 
中医内科,对[[肾脏]]疾病诊治尤有体会。
 
 
 
== 单位==
 
 
 
常州市[[中医]][[医院]](邮码:213003)
 
== 主要学术成就及获奖情况==
 
 
 
张志坚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新编中医临证备要》,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对发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建言献策==
 
 
 
中医药事业离不开继承、发扬、开拓、创新,环环相扣,不可执一而偏废其他。洋为中用,是为了光大[[传统]][[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不可[[本末]]倒置,愿与大家一道,为振兴中医药事业而积极努力。
 
 
 
== 百科帮你涨知识 ==
 
 
 
[http://www.zk120.com/ji/ 查找更多中医古籍]
 
 
 
[http://www.zk120.com/an/search?qe=%E5%BC%A0%E5%BF%97%E5%9D%9A 名老中医谈张志坚]
 
 
 
[http://www.zk120.com/fang/search?qe=%E5%BC%A0%E5%BF%97%E5%9D%9A 与张志坚相关的中医方剂]
 

2017年6月8日 (四) 16:49的最新版本

张志坚(1930~),男,江苏江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擅长中医内科杂症及胃肠疾病的诊治,对肾脏疾病的研究尤为突出。

张老是国家“十一五”百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对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张老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不仅理论功底深厚,熟黯中医经典,而且不断总结经验,博采众长,疗效突出,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证的诊治,对肾病的治疗尤有专长。首创宣肺祛风法治疗难治性肾炎,临床疗效显著,全国各地许多被西医院认为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肾炎患者都慕名而来,经过张老的悉心治疗重新又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张老在注重辨证的同时结合辨病,先后精心研制了系列专科之剂,如“三黄肾乐冲剂”、“保元排毒丸”等、,经系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这些药在治疗慢性肾炎、改善肾衰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氮质血症方面具有一定功效,其中“保元排毒丸”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参与编写《新编中医临床备要》(1991年中国中医出版社)。他在实践中不忘中医传承,在临床上先后带教了国家和省级名医师带徒3人,进修和实习医生300余名。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授予“名老中医张志坚工作室”,这在江苏省地市级城市中也是第一个。张老医德高尚、学验俱丰,深得广大病员信赖,名噪常武,享誉省内外。

临证验案

经验方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