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医百科
第16行: | 第16行: | ||
肝郁(胁痛,躁郁)+脾失健运(腹痛,便溏,纳呆)。 | 肝郁(胁痛,躁郁)+脾失健运(腹痛,便溏,纳呆)。 | ||
+ | |||
{{zk120}} | {{zk120}} |
2023年11月7日 (二) 07:32的最新版本
含义
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胁痛、腹胀、便溏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
病因
郁怒伤肝,脾土侮肝导致肝郁犯脾。
症候分析
肝气郁滞——胸胁,胀痛,太息,躁郁。
脾失健运——纳呆滞,腹胀,便溏,矢气。
辩证要点
肝郁(胁痛,躁郁)+脾失健运(腹痛,便溏,纳呆)。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肝郁脾虚证(辨证论治)》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