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白 (GB14)
阳白 (GB14,YangBai)
足少阳阳维之会。
目录
[隐藏]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视物模糊,眼睑闰动。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科疾病;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或面肌痉挛,眶上神经痛等。
释名
穴在前额,为四面光白之处。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
解剖
同本神穴。
功用
清头明目,祛风泄热。
配穴举例
配太阳、风池、外关治偏头痛;配睛明、太阳治目赤肿痛 (《腧穴学》)。
配太阳、风池、外关,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偏头痛。
配颧髎、颊车、合谷,有祛风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配睛明、太阳,有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操作
平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头目瞳子痛,不可以视,挟项强急不可以顾。阳白主之。
《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千金方》:主子瞳子痛痒,远视,昏夜无所见。
《图翼》:头痛,目昏多眵,背寒栗,重衣不得温。
穴义
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
名解
1)阳白。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阳白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阳白。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上传本经的头临泣穴,同时亦外走阳维脉,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干爽的阳气。
运行规律
一是循胆经上传头临泣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
生气壮阳。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前额部,瞳孔直上,眉上一寸凹陷处,当眉中点直上至前发际之间(目中线)的下1/3折点。
功效
明目,祛风。
主治
古代记述:头痛,头风,目眩,目赤肿痛,眉目间痛,夜盲,近视,远视,眼睑瞤动,项强急不可以顾,背寒不得温。
近人报道:面瘫,三叉神经痛,眶上神经痛,眼睑下垂。
方例
头风如破、眉目间痛:阳白、合谷、解溪。
刺灸法
向眉中或眉头、眉梢沿皮刺0.5~1寸。不灸。
其它
交会穴:《针灸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素问•气府论》王冰注:足阳明、阴维之会;《针灸大成》:手足阳明、少阳、阳维五脉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