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
个编辑
更改
慢性胃炎
,无编辑摘要
{{模板:推荐问诊-消化}}
{{概述图|慢性胃炎.jpg}}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证”等范畴。
== 病因 ==
=== 发病原因 ===
'''1.[[幽门螺杆菌]]感染'''
'''2.遗传因素'''
'''5.饮酒'''
'''6.食物刺激'''
'''7.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类(NSAIDs)如阿司匹林和保泰松可引起胃黏膜糜烂,糜烂愈合后可遗留有慢性胃炎。还有一些抗生素对胃黏膜亦有一定损害,但目前尚无证据说明长期服用可引起萎缩性胃炎。如阿司匹林和保泰松可引起胃黏膜糜烂,糜烂愈合后可遗留有慢性胃炎。还有一些抗生素对胃黏膜亦有一定损害,但目前尚无证据说明长期服用可引起[[萎缩性胃炎]]。
'''8.缺铁性贫血'''
'''12.胃内潴留'''
'''13.十二指肠液反流[[十二指肠]]液反流'''
对慢性胃炎病人作胃镜检查时,常可发现黏液池中有黄绿色胆汁,另外当幽门开放时可见胆汁逆流甚至向胃内喷射。
根据以上事实不难看出慢性胃炎是由于各种有害因素作用于易感人体而形成。虽然病因不同而病理过程可能相似,由轻到重,由浅表到萎缩。浅表性胃炎的炎症细胞浸润腺颈部较多,病理上可见到炎症细胞穿过腺颈部。作者认为此一病理改变在胃炎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腺颈部是腺体的生发中心,炎症引起腺颈部细胞的破坏,细胞更新率下降。导致腺体不可逆的改变,最终形成萎缩性胃炎。因此,萎缩性胃炎可以看作是各种因素引起胃黏膜病变的最后结局。
=== 发病机制 ===
==== 基本病变 ====
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在黏膜层,有以下几种改变:
'''1.细胞浸润:细胞浸润'''
'''2.白细胞游走:白细胞游走'''
在腺窝上皮或腺管上皮细胞间,可见3~5成团的白细胞向外移动,与周围的细胞境界清楚,最后排出到腺窝或胃腔。此种现象说明炎症有活动性。
'''3.管型''':
'''4.核分裂象:核分裂象'''
正常黏膜约每12个腺窝可见1个核分裂象,多在颈部。炎症或其他损伤时核分裂象明显增多,说明细胞分裂加速。
'''5.囊性变:囊性变'''
'''6.腺管颈部及腺窝部毛细血管脆弱'''
受炎症的影响常可见血管扩张或出血。肉眼可见小出血点或出血性糜烂,如出血范围广泛,可造成颈窝固有层血管的广泛破裂,前者意义不大,后者可造成糜烂或大量出血。
'''7.腺管颈部进行性坏死:腺管颈部进行性坏死'''
急性炎症、手术后或慢性炎症活动期,常见颈部细胞坏死。范围或大或小,同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时颈部以上黏膜脱落,形成或大或小的糜烂。腺窝内常见管型。因此管型常是颈部坏死的一个线索。
'''8.腺萎缩:腺萎缩'''
腺体变短数目减少。主细胞壁细胞减少甚至消失。
'''9.纤维化:纤维化'''
胃黏膜也像其他黏膜一样,纤维化是组织破坏后的修复过程。在腺萎缩时最常见。正常黏膜固有层虽可见极少量的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但无纤维化的表现。
'''10.腺窝增生:腺窝增生'''
腺窝层迂曲,不整齐,常见于腺管萎缩之后。
'''11.假幽门腺化生:假幽门腺化生'''
胃体腺萎缩之后常出现类似幽门腺的黏液腺,称为假幽门腺。
'''12.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
慢性胃炎特别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少数见于浅表性胃炎,偶见于正常黏膜。轻重不一但典型者与肠绒毛无异。
'''13.贮留病变:贮留病变'''
在血色病病人的胃底黏膜固有层中,可见血铁素沉着,但无炎症现象,主细胞内亦可见色素。淀粉样变性病人黏膜内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着,甚至形成肿瘤样结节。原发性者常伴腺萎缩,但无炎症表现。萎缩性胃炎或老年人常有脂肪沉着。
'''14.淋巴滤泡增生:淋巴滤泡增生'''
正常在黏膜基底部偶可见淋巴滤泡,腺体萎缩后淋巴滤泡增生,明显者表面呈结节状。
==== 细菌的有无 ====
用Warthin-Starry法染色,慢性胃炎常有Hp感染的存在。
== 预防 ==
慢性胃炎一旦患上就难以根治,日常生活中稍不注意就会跑出来折磨你的胃,美食不能随意享受不说,还要饱受疼痛的折磨,所以,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发作比治疗更重要,预防慢性胃炎应做到下面几个原则:
'''1、保持精神愉快1.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戒烟忌酒2.戒烟忌酒'''
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粘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3、慎用损伤胃粘膜药物3.慎用损伤胃粘膜药物'''
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此类药物长期滥用会使胃粘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4、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4.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
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5、避免过酸过辣饮食5.避免过酸过辣饮食'''
== 常见症状 ==
=== 症状 ===
此外,出血也是慢性胃炎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合并糜烂。可以是反复小量出血,亦可为大出血。急诊胃镜检查提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急慢性胃炎占20%~40%。出血以黑便为多见,一般持续3~4天后自动止血,数月或数年后可再发。胃炎的病理变化与症状并不一致。
'''2.胃蛋白酶原'''
'''3.内因子(IF)'''
IF由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减少IF分泌也减少,两者是严格平行的。正常分泌量平均为7700U/h。检查IF对萎缩性胃炎、胃萎缩及恶性贫血的诊断有帮助。IF明显减少有利于以上3种疾病的诊断。恶性贫血病人极少数在胃液中尚可检出微量IF,但不足以供维生素A、B12吸收之用。慢性萎缩性胃炎IF也可以减少到400~600U,但可以维持低水平的维生素B12吸收。h。检查IF对萎缩性胃炎、胃萎缩及恶性贫血的诊断有帮助。IF明显减少有利于以上3种疾病的诊断。恶性贫血病人极少数在胃液中尚可检出微量IF,但不足以供[[维生素A]]、B12吸收之用。慢性萎缩性胃炎IF也可以减少到400~600U,但可以维持低水平的维生素B12吸收。
'''4.胃泌素'''
'''5.壁细胞抗体(PCA)'''
PCA在A型胃炎的阳性率较高,此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慢性胃炎的分型,对慢性胃炎发生的病理过程的认识及治疗有帮助。
=== 影像学检查 ===
'''1.胃镜检查'''
'''2.X线检查'''
== 诊断鉴别 ==
'''1.胃癌'''
'''1.胃出血'''
'''2.贫血'''
'''3.胃溃疡'''
'''4.胃癌前期[[胃癌]]前期'''
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在胃癌高发区,经10-20年随访,平均胃癌发生率为10%,他们的发展脉络为: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慢性胃炎的癌变与胃炎性增生密切有关。慢性胃炎伴有恶性贫血者,癌变发生率比其它胃肠病要高出20倍以上,要引起胃肠病患者重视;萎缩性炎伴肠化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也容易发展成胃癌。
=== 中医药治疗 ===
==== 辨证治疗 ====
'''1.食滞伤胃型''':
'''2.胃阴亏虚型''':
'''3.热邪犯胃型''':
'''4.肝郁犯胃型''':
'''5.瘀滞伤胃型''':
'''6.肝火犯胃型''':
'''7.湿困脾胃型''':
==== 常用中成药 ====
'''1.饮食停滞型'''
开胸顺气丸:每次3-9g,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2.寒凝停滞型'''
'''3.肝胃不和型'''
[[香砂养胃丸]](冲剂、口服液):水丸剂每次9g,或浓缩丸剂每次1.2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或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或口服液每次1支,一日2次。
舒肝健胃丸:大蜜丸成人每次l丸,或水丸每次3-6g,均为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舒肝和胃丸:每次1丸,一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4.肝胃郁热型'''
加味左金丸:每次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5.脾胃虚寒型'''
温中健胃丸:每次6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启脾丸:每次1丸,一日2-3次,用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l/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开胃健脾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温胃舒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3个月为一疗程。
'''1.菜汁炖峰蜜'''
'''2.佛手汤'''
'''3.金橘猪肚汤'''
'''1.白胡椒猪肚汤'''
'''2.参米粥'''
'''3.生姜羊肉粥'''
'''1.藿山石斛粉'''
'''2.沙参玉竹汤'''
'''3.石斛玉竹粥'''
=== 淤血停滞胃脘症 ===
'''3.豆花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