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国小》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医经国小》作者:不详 序尝谓吴陵刘氏纯所辑玉机微义以发明之。复采集名论为初教之资也。并刻之。名曰医经国小。以传其书。首本草。次脉诀。次经络。次病机。次治法。次运气。凡六卷。

简介

《医经国小》作者:不详 序尝谓吴陵刘氏纯所辑玉机微义以发明之。复采集名论为初教之资也。并刻之。名曰医经国小。以传其书。首本草。次脉诀。次经络。次病机。次治法。次运气。凡六卷。一本于素问灵枢难经。及张仲景王叔和至近代刘守真张洁古李明之朱仲修诸家之书。撮其切要。缀为韵语。类粹。以便初学。本末条理。明切简备。医学之指南。而端本之书也。凡善学人。皆务本。况医人之司命其可昧本而苟乎哉。学医者诚能熟究是编。融会于心。将所行皆正途。所用皆正法。触类长之。于几岁十全何有哉。此书非刘氏莫之为。非陈公亦莫之传。学医之幸。生民之幸也。纯字宗浓。吴陵人。其父叔渊。仲修之高弟。授受有自云。==卷五内容==

[卷五] 九宫歌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十居中,寄于坤局。 [卷五] 十二经纳干支歌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脚不过膝手不过肘歌 阳日阳时气在前,血在后兮脉在边,阴日阴时血在前,气在后兮脉归原,阳日阳时针左转,先取阳经腑病看,阴日阴时针右转,行属阴经脏腑痊。 [卷五] 井荥俞原经合歌 (《医经国小》)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涌泉、 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中冲、劳宫 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 《针灸大成》,,, 中医古籍 ==卷六内容==

[卷六] 五脏六腑 五脏∶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六腑∶腑者,府也;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受五脏浊气,名传化之府,故五脏藏精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六腑输泻而不藏,故实而不满。如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四垂如盖,附脊第三椎,中有二十四孔,行列,分布诸脏清浊之气,为五脏华盖云。心重十二两,七孔三毛,形如未敷莲花,居肺下鬲上,附脊第五椎。 心包络,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与横膜相粘而黄脂幔裹者,心也。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包络也。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心下、胃上,其治在膻中,直两乳间陷中 者。中焦在胃中脘,当脐上四寸,其治在脐旁。下焦当膀胱上际,其治在脐下一寸。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其治在左,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第九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包精汁三合。膈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周遭着脊,以遮隔浊气,不使上熏心肺也。脾重二斤三两,广三寸,长五寸,掩乎太仓,附脊十一椎。胃重二斤一两,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纡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小肠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左回迭积十六曲。小肠上口,即胃之下口,在脐上二寸;复下一寸水分穴,为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滓秽入大肠。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右回迭十六曲,当脐中心。大肠上口,即小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状如石卵,色黄紫,当胃下两旁,入脊膂,附脊十四椎,前与膀胱重九两二铢,广九寸,居肾下之前,大肠之侧,膀胱上际,即小肠下口,水液由是脊骨二十一节,取穴之法,以平肩为大椎,即百劳穴也。 [卷六] 十四经脉长短尺寸 手之六阳经脉,从手至头,长五尺,共计五六合三丈。手之六,从胸走手,长三尺五寸,共计三六一丈八尺,五六合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经脉,从头走至足,长八尺,共计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经脉,从足走入腹中,长六尺五寸,共计六六三十六,五六当三尺,合三丈九 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共合九尺。两跷脉,从足至目,各长七尺五寸,共合一丈五尺。十四脉部,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卷七内容==

[卷七] 手厥阴经穴主治 滑氏曰∶手厥阴心主,又曰心包络,何也?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手厥阴代君火行 卷七奇经八脉歌《医经国小》 督脉起自下极,并于脊里上风府,过脑额鼻入龈交,为阳脉海都纲要。任脉起于 中极底,上腹循喉承浆里,阴脉之海妊所谓。冲脉出胞循脊中,从腹会咽络口唇,女人成经为血室,脉并少阴之肾经。与任督本于阴会,三脉并起而异行。阳跷起自足跟里,循外踝上入风池。阴跷内踝循喉嗌,本足阴阳脉别支。诸阴交起阴维脉,发足少阴筑宾 。诸阳会起阳维脉,太阳之金门穴。带脉周回季胁间,会于维道足少阳。所谓奇经 之八脉,维击诸经乃顺常。 [卷七 手少阳经穴主治] 考正穴法 关冲 ∶手小指次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少阳三焦脉所出为井金。《铜人》针一分,留三呼,灸一壮。《素注》灸三壮。主喉痹喉闭,舌卷口干,头痛,霍乱,胸中气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举,目生翳膜,视物不明。

液门 ∶手小次指歧骨间陷中,握拳取之。手少阳三焦脉所溜为荥水。《素注铜人》针二分,留二呼,灸三壮。主惊悸妄言,咽外肿,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疟寒热,目赤涩,头痛,暴得耳聋,齿龈痛。

中渚 ∶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在液门下一寸,手少阳三焦脉所注为俞木。三焦虚补之。《素注》针二分,留三呼。《铜人》灸三壮,针三分。《明堂》灸二壮。主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手五指不得屈伸。

阳池 (一名别阳)∶手表腕上陷中,从指本节直摸下至腕中心。手少阳三焦脉所过为原。三焦虚、实皆拔之。《素注》针二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禁灸。《》云∶针透抵大陵穴,不可破皮,不可摇手,恐伤针转曲。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痛不得举。

外关 ∶腕后二寸两骨间,与内关相对。手少阳络,别走手心主。《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二壮。《明堂》灸三壮。主耳聋,浑浑无闻,五指尽痛,不能握物。实则肘挛,泻之;虚则不收,补之。又治手臂不得屈伸。

支沟 (一名飞虎)∶腕后臂外三寸,两骨间陷中。手少阳脉所行为经火。《铜人》针二分,灸二七壮。《明堂》灸五壮。《素注》针二分,留七呼,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胁腋痛,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不开,暴喑不能言,心闷不已,卒心痛,鬼击,伤寒结胸,疮疥癣,妇人妊脉不通,产后血晕,不省人事

会宗 ∶腕后三寸,空中一寸。《铜人》灸七壮。《明堂》灸五壮,禁针。主五痫 三阳络 (一名过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一寸。《铜人》灸七壮。《明堂》主暴喑哑,耳聋,嗜卧,四肢不欲动摇。

四渎 ∶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铜人》灸三壮,针六分,留七呼。主暴气耳聋,下齿龋痛

天井 ∶肘外大骨后,肘上一寸,辅骨上两筋叉骨罅中,屈肘拱胸取之。甄权云 ∶曲肘后一寸,叉手按膝头取之。手少阳三焦脉所入为合土。三焦实泻之。《素注》针一寸,留七呼。《铜人》灸三壮,《明堂》灸五壮,针二分。主心胸痛,咳嗽上气,短气不得语,唾脓,不嗜食,寒热凄凄不得卧,惊悸,螈,癫疾,五痫,风痹,耳聋嗌肿,喉痹汗出,目锐痛,颊肿痛,耳后臂肘痛,捉物不得,嗜卧,扑伤腰髋疼,振寒颈项痛,大风默默不知所痛,悲伤不乐,香港脚上攻。

清冷渊 ∶肘上二寸,伸肘举臂取之。《铜人》针二分,灸三壮。主肩痹痛,臂不能举,不能带衣。

消泺 ∶肩下臂外间,腋斜肘分下。《铜人》针一分,灸三壮。《明堂》针六分。《素注》针五分。主风痹,颈项急,肿痛寒热,头痛,癫疾。 会 (一名交)∶肩前廉,去肩头三寸宛宛中。手少阳、阳维之会。《素注》针五分,灸五壮。《铜人》主臂痛酸无力,痛不能举,寒热,肩肿引胛中痛,项瘿气瘤。

肩 ∶肩端上陷中,斜举臂取之。《铜人》针七分,灸三壮。《明堂》灸主臂痛,肩重不能举。

天 ∶肩缺盆中,上毖骨际陷中央,须缺盆陷处,上有空,起肉上是穴。手足。《铜人》针八分,灸三壮。当缺盆陷上突起肉上针之,若误针陷处,伤人五脏气,令主胸中烦闷,肩臂酸疼,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烦满,颈项急,寒热。

天牖 ∶颈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铜人》针一寸,留七呼,不宜补,不宜灸。灸即令人面肿眼合。先取,后取天容、天池,即瘥;若不针,即难疗。《明堂》针五分,得气即泻,泻尽更留三呼,泻三吸,不宜补。《素注》、《下经》灸三壮。《资生》云∶宜灸一壮、三壮。主暴聋气,目不明,耳不聪,夜梦颠倒,面青黄无颜色,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顾,目

翳风 ∶耳后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先以铜钱二十文,令患人咬之,寻取穴中。手足少阳之会。《素注》针三分。《铜人》针七分,灸七壮。《明堂》灸三壮。针灸俱令人咬钱,令口开。主耳鸣、耳聋,口眼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口吃,牙车急,小儿喜欠。

脉 (一名资脉)∶耳本后鸡足青络脉。《铜人》刺出血如豆汁,不宜多出。针一分,灸三壮。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螈,呕吐,泄利无时,惊恐,眵瞢目睛不明。

颅息 ∶耳后间青络脉中。《铜人》灸七壮,禁针。《明堂》灸三壮,针一分,不得多出血,主耳鸣痛,喘息,小儿呕吐涎沫,螈发痫,胸胁相引,身热头痛,不得卧,耳肿及。

角孙 ∶耳廓中间,开口有空。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铜人》灸三壮。《明堂》针八分。主目生翳肤,齿龈肿,唇吻强,齿牙不能嚼物,龋齿,头项强。

丝竹空 (一名目)∶眉后陷中,手足少阳脉气所发。《素注》针三分,留六呼。《铜人》禁灸,灸之不幸,使人目小及盲。针三分,留三呼主目眩头痛,视物KTKT不明,恶风寒,风痫,目戴上不识人,眼睫毛倒,发狂 吐涎沫,发即无时,偏正头痛。

和 ∶耳前锐发下横动脉中是穴。手足少阳,手太阳三脉之会。《铜人》针七分,灸三壮。主头重痛,牙车引急,颈颔肿,耳中嘈嘈,鼻涕,面风寒,鼻准上肿,痈痛,招摇视瞻,螈,口。

耳门 ∶耳前起肉,当耳缺者陷中。《铜人》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下经》禁灸,病宜灸者,不过三壮。主耳鸣如蝉声,耳脓汁出,耳生疮,重听无所闻,齿龋,唇吻强。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医经国小》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医经国小》》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