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舌辨证新法》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察舌辨证新法》是刘恒瑞写的清代舌诊研究的一本巨著,对后世舌诊做了较大贡献。主要论述伤寒病舌象,也有温病和杂病舌象,书中图文并茂,观察入微,是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舌诊专著。

清代舌诊研究的一本巨著,对后世舌诊做了较大贡献。

书籍作者:刘恒瑞 作品类型:古典医籍

作者简介

清代医家。又名刘吉人,号丙生。生平履贯欠详。有较多医著留世,其中、《六淫直经》、《伏邪新书》、《外科学讲义》、《经历杂论》。此外,还选录校勘《丹溪脉诀指掌》。均有刊本行世。

内容简介

该著作为作者临证30多年察舌辨证的心得,原为授徒所用,内容十分实用,主要论述伤寒病舌象,也有温病和杂病舌象,书中图文并茂,观察入微,是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舌诊专著。

本书提出了“看舌八法”。即“一看苔色,二看舌质(质亦有色,又有大小;湿热之证舌质胀大满口,边有齿印;血热之证质色紫),三看舌尖(白苔满舌尖,有红刺,勿用温燥之药),四看舌心,五看润燥,六看舌边,七看舌根,八看变换。”曹炳章在中也将望舌内容归纳为8个方面,只是次序与刘氏不同,内容基本一致。汪宏在《望诊遵经》中对望舌内容的归纳可谓简明扼要。他提出了5个方面,即:形容、气色、苔垢、津液和部位,并指出“五者分论,则其体明,五者合观,则其用达矣”,强调从5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该方法实用,使后世望舌有章可依。

中医舌诊概述

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称裂纹舌。

主病及相关研究:

裂纹舌多为阴虚热盛之证。

裂纹舌主病:(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治宜滋补阴精,益气生津;补脾渗湿;补阴泻火;清热润燥。

另外,裂纹舌指舌质之裂纹,也指舌苔之裂纹;在辩证时,应从苔的干润来辨,若因干而裂,为外感疾病热灼津伤,燥热严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为气虚所致。

现代研究认为舌上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的纵纹或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病变,使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部分乳头变扁平而融合,部分则萎缩断裂形成裂纹,在其下可见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缩现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横裂纹为素体阴亏,如冰片纹,多为老年阴虚;

舌绛无苔或有横直纹而短小者,为阴虚液涸;

舌见裂、断纹如人字,川字,属胃燥液枯而实热内逼。

舌红见人字纹,乃邪初入心.或阴证误用凉药;

舌红而裂,大渴引饮者为上消;

红赤苔腻厚而裂纹,为脏腑实热;

无苔无点而赤裂,为阴虚火炎;

舌绛干燥裂纹,为邪热入肝或阴液大伤;

但裂不光,为胃阴不足,痰热凝结;

若舌绛而边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为阴液大亏,心火上炽;

舌黄有虎斑纹者。为气血两播;

舌红润而有黑纹,为厥阳之寒证;

下后反见人字纹者,为肾气凌心;

中有袭纹者,多属胃气中虚;

淡白舌有发纹满布者,为脾虚湿侯,舌红露黑纹数条而苔滑者,为水乘火位之寒证;

舌现蓝纹,在伤寒为胃气衰微,在杂病为寒积滞宫中;

裂纹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为心经邪热塑盛。

由于裂纹舌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较少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察舌辨证新法》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察舌辨证新法》》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