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诀》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医儿科的奠基之作。又名《小儿药证真诀》、《钱氏小儿药证直诀》。此书全面论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证治,其脏腑辨证及所创新方对后世影响很大。本书是中国早期内容比较完整,并载有病案的儿科重要专著。《小儿药证直诀》有仿宋刊本及清武英殿聚珍本二种。前者是原书的复刻本,后者是辑佚本,内容略有出入。卷上为脉证治法,共载小儿诊候及方论81篇;卷中详记钱氏小儿病医案23则;卷下诸方,论述儿科方剂的配伍和用法。书中简要地记述了小儿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卷首附有钱仲阳传一篇 ,书后附有阎孝忠《阎氏小儿方论》1卷,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1卷。1949年后有影印本。

简介

《小儿药证直诀》,中医儿科的奠基之作。又名《小儿药证真诀》、《钱氏小儿药证直诀》。3卷。宋代钱乙撰,由钱氏门人阎孝忠编集而成。书成于公元1119年。本书是中国早期内容比较完整,并载有病案的儿科重要专著。《小儿药证直诀》有仿宋刊本及清武英殿聚珍本二种。前者是原书的复刻本,后者是辑佚本,内容略有出入。卷上为脉证治法,共载小儿诊候及方论81篇;卷中详记钱氏小儿病医案23则;卷下诸方,论述儿科方剂的配伍和用法。书中简要地记述了小儿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卷首附有钱仲阳传一篇 ,书后附有阎孝忠《阎氏小儿方论》1卷,董汲1卷。1949年后有影印本。中医儿科的奠基之作。又名《小儿药证真诀》、《钱氏小儿药证直诀》。此书全面论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临床证治,其脏腑辨证及所创新方对后世影响很大。==作者==

作者钱乙(约1032~1113),字仲阳,郓(今山东东平)人。家传医学,精通本草诸书,用方不拘泥于古法,以擅治儿科病闻名。曾因治愈长公主之女疾和皇子瘛,先后被授以翰林医学及太医丞之职。他治疗儿科病的心得治验,经门人阎孝忠整理而成《小儿药证直诀》(约1114)。==内容==

此书3卷,上卷为脉证治法,论述小儿脉法、变蒸、五脏所主、五脏病等共81篇;中卷记钱氏医案23例;下卷载儿科常用方120余首。指出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特点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因此,在治疗上力戒峻攻和蛮补,强调维护正气,特别是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的调养。钱氏认为小儿难以主诉病痛,脉诊又难作凭据,故尤重望诊。他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面上证”和“目内证”两种望诊法,通过审视小儿面部及目睛色泽来判断疾病。又用前人脏腑证候分类的方法,来辨治小儿病证。辨治要点是用风、惊、困、喘、虚来归纳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证候特点。书中记述了天花、麻疹水痘的鉴别方法。钱氏所创异功散、白术散、六味地黄丸、泻白散、益黄散、导赤散等,至今还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其中六味地黄丸成为滋肾阴的名方。此书对儿科学术的发展影响深远,被誉为“幼科之鼻祖”(《四库全书提要》),对整个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亦有很大贡献。现有多种版本,如明代薛已注本,清代康熙年间起秀堂仿宋刻本、乾隆年间武英殿聚珍本、光绪年间周学海重校刊本和丛书集成本等。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周学海重校刊本。==图书==

本书系采人阎孝忠整理名医钱乙的有关儿科著述而成,约成书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在儿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书3卷,上卷脉证治法,论及小儿的生理、病理,五脏辨病论治,列举常见小儿病证80余条;中卷记尝所治病,经钱乙治疗的危重疑难病案 23个,充分展示了他的医学观点;下卷诸方,介绍了钱乙经验方122首。书后附有《阎氏小儿方论》、《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该书反映了宋代多个医家的经验方,具有简练实用的特点,作为儿科鼻祖钱乙研制的五脏补泻的方剂,成为后世医家临证研究、化裁古方的重要文献。

本次整理,以清·起秀堂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有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儿科医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目录 卷上 脉证治法 小儿脉法 变蒸 五脏所主 五脏病 肝外生感风 肝热 肺热 肺盛复有风冷 肺虚热 肺脏怯 心热 心实 肾虚 面上证 目内证 肝病胜肺 肺病胜肝 肝有风 肝有热 肝有风甚 惊痫发搐 早晨发搐 日午发搐 日晚发搐 夜间发搐 伤风后发搐 伤食后发搐 百日内发搐 急惊 慢惊 五痫 疮疹候 伤风 伤风手足冷 伤风自利 伤风腹胀 伤风兼脏 …… 卷中 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 卷下 诸方 附录 阎氏小儿方论 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方剂索引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小儿药证直诀》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小儿药证直诀》》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