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经大成》
《目经大成》为清代眼科名著之一,黄庭镜(1704~?)著,于乾隆六年〔1741〕草成此书,此《目经大成》后四易其稿,但未付梓。
简介
《目经大成》为清代眼科名著之一,(1704~?)著,于乾隆六年〔1741〕草成此书,此后四易其稿,但未付梓。弟子邓学礼(赞夫)得悉此书后于嘉庆十年刊行,更名为 ,刊行九年后被黄庭镜之孙得见,遂以家藏旧本相校后刊印,悉还原貌。嘉庆二十三年(1818)问世,全书共23万余字,居历代眼科专著之魁。
书共三卷。卷一定论,卷二考症,卷三类方。卷首之论20余篇,并设“立案式”,其论症,按病因分凡12类,按病症分为89症。书末收载眼科方剂229首,阐明方义、细论化裁加减变化,更收外治方19首,俱实用尚有效者。==作者==
黄庭镜(1704~?),字燕台,自号不尘子,清代闽中濉川(今福建建宁)人。少时就聪颖过人,天资灵爽,于六经诗文之学,皆有深研精究。但是由于科考不利,遂于二十六岁弃儒习医,潜心眼科。后游艺湖海,足迹遍涉光泽、将乐、邵武、建阳等地,甚至到江苏、河南行医,名声大噪。拜其为师,受其学术者甚众。清代眼科名医邓赞夫,就是黄氏门人之一。
黄氏博览群书,精于眼科理论,遂于行医数十年之后,总结前代眼科学成就,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于乾隆六年(1741)草成《目经大成》巨卷,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始得以抄录全集,装订成册,但未刊行。黄氏弟子邓学礼(赞夫)得悉此书后于嘉庆十年(1804)刊行,更名为《目科正宗》,刊行九年后被黄庭镜之孙得见,遂以家藏旧本相校后刊印,悉还原貌,仍复名《目经大成》,嘉庆二十二年由道达堂剞劂,二十三年(1818)戊寅梨枣告成,全书共23万余字,成为清代乃至历代眼科专著之魁。 ==图书==
《目经大成》,本书由清代著名眼科医家黄庭镜撰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3卷。卷1论述五轮八廓、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六淫七情等医学理论以及开导、钩割、针烙等眼科治疗技术;卷2论述眼病12病因及81症,每症之下又详列证候,分析病机,列出治法,并附验案;卷3仿明代张景岳“八阵”论方体例,分述眼科常用方剂229首。书中还收外治方19首,包括点、洗、擦、涂、熏等法。全书阐述病因脉治,理法方药,井然有序;释方详明,圆机活法,为其他眼科著作所少见。
本次整理以达道堂本为底本,内容反复比勘;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书前还增加了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是中医眼科医生必备之书,也可供中医临床人员参考。 目录 卷首(形图) 脏腑表里三阳三阴轮廓贯通 五运之图 六气之图 五轮主属形图 五轮定位形图 八廓定位形图 八廓分属形图 开导前面针穴 开导背面针穴 太极阴阳动静致病 针割钩烙图式 针割钩烙用法 卷之一上 五轮 八廓 内景图说 十二经经络贯通血气并手厥阴、手少阳改错 六腑三焦辨 运气正误 五行存疑 情气从召论 乙癸同源说 水火说赞 治效异同对 暑火燥热异同论 头风 治病必求其本论 五脏苦欲补泻解 品药制方治病解 点服之药用须适宜说 制药用药论 辨病治病疑难说 开导 钩割针烙 五行邪正致病暨虚实传染统论 卷之一下 证治语略 目不专重诊脉论 诊不专主寸关尺议 脉经题要 平人脉诀 …… 卷之二上 卷之二下 卷之三上 卷之三下 童跋 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