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集注》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难经集注》医经著作。五卷。原题宋·王惟一撰。明·王九思等辑。本书是将三国时吴·吕广、唐·杨玄操、宋·丁德用、虞庶和杨康候等人的《难经》注文加以选录分类汇编而成。

简介

医经著作。五卷。原题宋·王惟一撰。·王九思等辑。本书是将三国时吴·吕广、唐·杨玄操、宋·丁德用、虞庶和杨康候等人的《难经》注文加以选录分类汇编而成。全书按脉诊、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次序分为13篇。这是现存最早的一种《难经》集注本。书中综合运用了多种传统训诂方法,尤以声训运用引人注目,其突破文字形体,从声音的线索来探求语源,训释字义,有别于《难经》其它注本。该书成书于宋代,但宋、元间目录均未见栽,明代中期国内仍有流传,至清代《四库全书》却未收此书,知其在国内亡佚已久,而日本还存有《集注》仿割本和古抄本。现存1652年日刻本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

研究概况

《难经集注》(又名《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以下简称《集注》),是现存最早的《难经》注本,它集三国吴吕广、唐杨玄操、北宋丁德用、虞庶、杨康侯五家注《难经》之文,合为一编,按脉诊、经络、脏腑、腧穴、针法等次序分为十三篇,共五卷。其中吕注是已知《难经》的最早注文,丁注中包含最早的《难经》得以部分保存。另外,书中还多处引用《黄帝内经》等经典医籍及其他经史书籍之书文,故本书对于后人整理研究古本《难经》、了解《难经》早期注本情况及古医籍的校勘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从文献学角度来看,本书较为珍贵。

原著作者

王惟一,名王惟德,北宋医家。公元987—1067年(北宋太宗雍熙四年——英宗治平四年)人。宋仁宗(祯)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为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

王九思, 官吏(1468-1551年),兼通医学。字敬夫,号渼陂,鄠县(今属陕西)人,为弘治九年(1496)进士,后历任吏部主事、吏部郎中。曾与人合注《难经》 ,至今有《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五卷行世。

内容简介

凡诊脉于掌后约文。密排三指。头指半指之前为寸外。阳中之阳。半指之后为寸内。阳中之阴。第二指半指前。为关上阳。半指后。关下阴。(按原本此下有半指之前尺外阳半指之后尺内阴十四字。乃因下文而误衍也。今删之。)第三指半指之前。为尺外阳。半指之后。为尺内阴。寸外阳浮散。寸内阴浮大。关上阳弦长。关下阴弦紧。尺外阳沉滑。尺内阴沉涩。此左手脉之阴阳。察其脉状。明其覆溢。夫夏至之后。阴出二分。故曰天关。冬至之后。阳入三分。故曰地轴。所以人之脉阴出阳入。名曰关也。其立夏阴气乃终。名曰地户。立冬阳气乃终。名曰天门。其关格门户。是阴阳始终之要。其过于本位。应见而不见。名曰不及。不应见处而见。名曰覆溢。其关格覆溢。是阴阳相胜。皆当不病而死也。

立秋处暑否卦所主为阴始生,小满芒种乾卦所主故阴至立夏而终,小雪大雪坤卦所主故阳至立冬而终

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吕曰。心肺在膈上。脏中之阳。故呼其气出。肾肝在膈下。脏中之阴。故吸其气入。脾者。中州主养四脏。故曰呼吸以受谷气。丁曰。经言呼出者。非气自心肺而出也。为肾肝在膈下。主内。因呼而出至心至肺。故呼出心与肺也。又心肺者在膈上。主外。故吸即随阴而入至肾至肝。故经曰。呼者因阳出。吸者随阴入。其呼吸阴阳相随上下。经历五脏之间。乃脾受谷味也。又脾者主中州。故言其脉在中也。浮者、阳也。丁曰。谓脉循行皮肤血脉之间。在肌肉之上。则名曰浮也。杨曰。按之不足。举之有余。故曰浮。虞曰。阳象火而炎上、故曰浮也。沉者、阴也。丁曰。谓脉循行帖节辅骨。名曰沉。杨曰。按之有余。举之不足。故曰沉。虞曰。阴象水而润下。故曰沉。故曰阴阳也。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丁曰。心者、南方火也。

版本流传情况

《集注》成书于宋代,但宋、元间目录均未见载,“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五卷,宋志及晁、陈二氏并滑氏汇考之类,俱不著录”。元末明初吕复提及“宋王惟一集五家之说,而醇疵或相乱,惟虞氏粗为可观”。明《文渊阁书目》记载“难经集注一部,一册”,无作者、卷数及版本。明?叶盛《□竹堂书目》仅载“难经集注一册”。由此可知,《集注》到明代中期在国内仍有流传。清代《四库全书》阐幽举坠,尽加甄录,却未收《集注》,知此书在国内亡佚己久。

据有关书籍记载,日本镰仓(1192~1333年)、室町(1338~1573年)、安土桃山(1573~1615年)时代,相当于中国南宋至元明时期,此间中日交流频繁,大量的中国文献典籍由禅僧带入日本,在当时的京都和镰仓等地出现以宋、元刻本作版样而仿刻的版,或仿效这些版样而刻印的版(即所谓“唐式版”)及大量的写本,《集注》可能就是这个时期流入日本的。丹波元简在《集注》濯缨堂重刻本序中言:“旧刻庆安板,虽未见祖本……其样式仿佛宋椠之遗,不出元明人手者,亦无复疑焉。”序中所言“庆安板”即指现存最早的《集注》版本——日本江户时期庆安五年(1652年)武村市兵卫刻本(以下简称“庆安本”)。此后国内外诸刊本,大都本于此。又据涩江全善、森立之经籍访古志?补遗》:“此本虽未见原本,盖依明版翻刻者……林天瀑祭酒活字摆印,收入《佚存从书》中。”文中林天瀑,即日本人林衡,字述斋,号天瀑山人,又名花朝天瀑,他于日本宽政十一年至文化七年间(1799~1810年,相当于清嘉庆中)收集中国本土久佚而日本尚存的17种古籍编成《佚存丛书》,其中就包括《集注》。书名“佚存”,取自宋·欧阳修《日本刀歌》“徐福行时书未焚,佚书百篇今尚存”之句意。另外,在日本还存有《集注》的古抄本。《解题丛书》本《经籍访古志》:“后注:元治甲子小春于浅草书肆得难经集注钞本,体式与庆安板本不同。”

之后,清阮元选取《佚存丛收》7种书籍刻入《宛委别藏》,其中包括《集注》,记载见阮元所撰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难经集注五卷……是编日本人所活字版摆印。”阮元曾在编撰《四库全书》时进呈此书,有《揅经室外集》(即《宛委别藏》)卷三提要可证。至此《集注》重新返回中国。清咸丰二年(1852年)金山(今上海)钱熙祚据《佚存从书》本校勘并作夹注,为后世之《守山阁丛书》。1919年商务印书馆据上海涵芬楼《佚存丛书》本影印为《四部丛刊》本,1922年中华书局又据《佚存丛书》本排印成《四部备要》本。此后又有上述不同版本的再印,如1956年和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佚存丛书》加句影印本,1963年商务印书馆据《守山阁丛书》排印本,1997年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难经集注》点校本等。

国内研究概况

清代及近现代对《集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刊刻及著录方面: 清·莫友芝《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著录:“难经集注五卷”,“明王九思等集五家注,五卷。守山阁刊本。又有日本国佚存丛书本。四库未收,守山即据佚存本。” 清·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著录:“难经集注五卷,明王九思等辑。佚存丛书本。” 清·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著录:“难经集注五卷,东洋刊本。” 清·丁丙《八千卷楼书目》著录:“难经集注五卷,日本刊本,守山阁本,佚存丛书本。” 民国·张元济等《四部丛刊书录》著录:“难经集注五卷。二册。上海涵芬楼藏日本活字本。” 民国·何澄一编《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著录:“周秦越人撰。明王九思等集注。影古钞本。有杨玄操序。二册。又五卷。日本刊本,有小岛质精校医经朱记。二册。又五卷。日本刊本,森立之校,五册。又五卷。日本刊本,尚纲氏校。五册。”

近年来《集注》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对《集注》的辑者、成书年代的考证 根据历代书目著录情况,《佚存丛书》本之前,日本刊本及《中国医籍考》等皆为宋?王惟一所辑,至《佚存丛书》本,开卷首题“难经集注,卢国秦越人撰,吕广、丁德用、杨玄操、虞庶、杨康侯注解,王九思、王鼎象、石友谅、王惟一校正”,未注明辑者及年代,书后林衡跋言“明王九思”辑。至《守山阁丛书》本则首题明确“难经集注,明王九思、石友谅、王鼎象、王惟一辑”,后清代诸家书目皆言辑者为“明王九思”。然观宋?王惟一《难经集注》和明?王九思《难经集注》内容相同,应为同一本书,究竟辑者为何人,成书于何时,许多学者就此做了考证。马继兴、范行准皆认为《集注》系《难经十家补注》的重刻改订本,其辑者为南宋李元立,而王九思、王惟一皆为校家,当生于北宋中期以前。何爱华也认为《集注》为南宋李元立辑录汇刻,但进一步考证得出“琴台”王九思为唐代人。 2.对《集注》版本源流的考查 马继兴、张瑞麟等对《集注》的版本源流做过一些考查,认为《集注》初刊本不存,年代亦不详,现存传世本是流传至日本而得以保存。现存最早刊本为“庆安本”,现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上海图书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1982年日本东洋医学研究会《难经古注集成》收有影印本。此后,又有日本文化元年(1804年)濯缨堂重刊本、《佚存丛书》本、《守山阁丛书》本。 3.对《集注》图释的研究 陈婷认为,《集注》中的图释当为丁德用之图,是现存最早的《难经》图释,并将《集注》之图与其他《难经》注本之图释相比较,指出丁图与后世《难经》注本图释间的简单传承关系。

日本研究概况

日本对《集注》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集注》的传抄、刊印 由本文第一部分“版本流传情况”可知,现存通行本《集注》皆源于江户时期的庆安本,而庆安本刊刻之时《集注》初刊本已亡,但明代重刻本尚存,明刻本当为“庆安本”的祖本。据涩江全善、森立之(《经籍访古志·补遗》):“此本虽未见原本。盖依明版翻刻者……林天瀑祭酒活字摆印,收入《佚存丛书》中。而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举有其本。宽政中医官千田子敬亦有重刊。”此外,清末民初杨守敬《留真谱》(据《日本访书志》影印模刻)中收有“王翰林集诸家补注黄帝八十一难经”。 2.《集注》的校勘 小岛质、森立之、尚纲氏等对《集注》进行校勘,见于民国·何澄一编《故宫藏观海堂书目》著录:“日本刊本,有小岛质精校医经朱记,二册。又五卷。日本刊本,森立之校,五册。又五卷。日本刊本,尚纲氏校,五册。”这些校本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3.对《集注》的辑者、成书年代的考证 丹波元胤[1]认为《集注》的前身当为《难经十家补注》,乃宋?李元立辑,冠以惟一之名。从排列次序推断,王九思位于王惟一之前,应和王惟一同为北宋人。冈西为人的观点:北宋末南宋初,建安书贾合吕杨注及后来北宋三家注为一编,托王惟一之名,题“王翰林集注”,以十三卷本刊行。至明代,加王九思并易为五卷本,由李元立出版,此即“庆安本”之祖本。篠原孝市认为《集注》当成书于1100~1269年间,北宋初王惟一校吕杨注本通行于世,至南宋?李元立又在吕杨注本的基础上集北宋三家注合而为《集注》,仍冠王惟一之名,与明·王九思无关联。 从当前《集注》的研究状况来看,尚未有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尤其是对诸家注文及早期古本《难经》的研究。

相关词条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难经集注》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难经集注》》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