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交 (SP6)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阴交 (SP6,SanYinJiao)

肝脾肾三经交会穴

Akupixspsp6.jpg

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赤白带下,阴挺,产后血晕,滞产,不孕,阳痿,遗精,遗尿,疝气,小便不利,失眠,下肢瘘痹,脚气。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尿路感染,尿潴留,尿失禁,乳糜尿;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带下,更年期综合症,阴道炎,盆腔炎,前阴瘙痒,胎位异常,子宫下垂,难产;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

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其它: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膝、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糖尿病。

别名

承命。

释名

三阴,指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条阴经(足三阴);交,交会。穴当足三阴经交会处,故名。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躁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母长屈肌;穴区内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布。

功用

健脾胃,益肝肾,调经带。

配穴举例

配中极、天枢、行间治月经不调、痛经;配阴陵泉、膀胱俞、中极治小便不利;配天枢、合谷治小儿急性肠炎 (《腧穴学》)

配天枢、合谷,有清热除湿,健脾和中的作用,主治小儿急性肠炎。

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配阴陵泉、膀胱俞、中极,有渗变利尿的作用,主治癃闭。

配中极、天枢、行间,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配阴陵泉、四白、足三里、脾俞、肾俞、光明,有益气健脾生津,滋养肝肾,补肾填精的作用,主治神水将枯。

配外麻点、切口旁针;太冲、下巨虚;内关、足三里,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是剖腹产麻醉最常用的基本方。

操作

直刺1.0~1.5寸;可灸。孕妇不宜针。

文献摘要

《甲乙经》:足下热,痛不能久坐,湿痹不能行;惊不得眠。

《千金方》:卵偏大上入腹;梦泄精;女人漏下赤白及血;脾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胫寒不得卧。

《千金翼》:产难,月水不禁,横生胎动;牙车失欠蹉跌;脚疼。

《聚英》: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疝气,小便遗失……男子阴茎痛,元藏发动,脐下痛不可忍,小儿客忤,妇人临经行房羸瘦,癥瘕,漏血不止,月水不止;妊娠胎动,横生,产后恶露不行,去血过多,血崩晕,不省人事。如经脉闭塞不通,泻之产通;经脉虚耗不行,补之,经脉益盛则通。

现代研究

(l)三阴交分别配外麻点、切口旁,太冲、下巨虚,内关、足三里,均有良好镇痛作用,是剖腹产针麻最常用的基本处方。 (2)电针犬的“三阴交’“照海’’、“膀胱俞’目‘肾俞"等穴可引起输尿管蠕动增强和尿量增加。 (3)有报道表明,用三阴交配气海、肾俞治疔痛经125例,取得良好效果。 (4)有报道,针三阴交、肩外俞等穴妇女避孕率可达66.6%。另有报道,针三阴交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并可使继发性闭经病人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

别名

承命,太阴,下三里。

穴义

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

名解

1)三阴交。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2)承命。承,承担。命,性命。承命名意是从本穴的功能而言的,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与人之性命相关。本穴物质为足之三阴经交会而成,它既是足三阴经气血物质的交会之所,亦是足三阴经气血物质的重新分配之所。三阴经提供本穴的物质有脾经的湿热之气、肝经的水湿风气、肾经的寒湿之气,三气相合后气血物质中的轻扬部分上走脾经,飘行物质横走肝经,滞重部分则下走肾经,气血物质在本穴的这种重新分配对维持人体功能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本穴又名为承命。3)太阴。太,大也。阴,阴之属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气血交会而成,位处足部,总体表现出较强的阴寒特性,故名太阴。4)下三里。下,下部也。三里,穴内气血场的范围也。下三里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场范围较大,有如三里之广,故名。5)足少阴厥阴太阴之会。理同三阴交名解。6)足太阴络。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足三阴经交会而成,气血物质又由本穴重新分配到足三阴经,本穴有联络足三阴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富含水湿,性温热。

运行规律

穴内天部之气的运行分为三支,干燥偏热的气态物在天之上部循脾经上炎,湿热的风气循肝经向上横行,滞重的湿冷之气循肾经下走筑宾穴。

功能作用

将足三阴经气血重组后再行分流。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位置

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医学入门》:“骨后筋前”。

功效

补脾土,助运化,通气滞,疏下焦,调血室精宫,祛经络风湿。

主治

古代记述:月经不调,不思饮食,腹胀肠鸣,能近怯远,上睑下垂,睑缘炎,脾胃虚弱,心腹胀满,肠鸣溏泄,痔疾,食不消化,食后吐水,脾病身重,四肢不举,妇人症瘕,崩漏,带下,经闭,不孕,妊娠胎动,难产,死胎,胎衣不下,产后恶露不行,血晕,梦遗失精,阴茎痛,小便不利,遗尿,白浊,疝痛,足痿,足下热,痹痛,臁疮脚气,小儿客忤,手足逆冷,湿痹不能行,膝内痛,胫痛不能久立,心悲,癫疾,喉痹,项颈满,肺胀痰嗽不得卧。

近人报道:泌尿生殖系疾患,子宫出血,带下,睾丸炎,急慢性肾炎,癃闭,淋病,肠疝痛,阳萎,遗精,遗尿,急慢性肠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高血压,失眠,湿疹,荨麻疹,皮肤骚痒,糖尿病、神经官能症,中毒性消化不良,滞产。

方例

{22}泄:三阴交、阴陵泉。

白浊遗精:三阴交、气海。

小儿急性肠炎:三阴交、天枢、合谷。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三阴交、中脘、内关、足三里。

癃闭(湿热下注):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

刺灸法

直刺0.5~1.5寸。孕妇慎用。

其它

交会穴: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SP6)&m=0 三阴交 (SP6)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SP6)&m=0 《三阴交 (SP6)》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