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巨虚 (ST37)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巨虚 (ST37,ShangJuXu) 大肠下合穴

Akupixstst37.jpg

主治

腹痛,腹胀,痢疾,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下肢痿痹。

消化系统疾病:阑尾炎,胃肠炎,泄泻,痢疾,疝气,便秘,消化不良;

运动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下肢麻痹或痉挛,膝关节肿痛。

别名

巨虚上廉、足之上廉。

释名

巨虚,指小腿部胫腓两骨之间较大的空隙处。《素问•针解》:“巨虚者,跷足独陷者。”为与下巨虚相对,《千金翼方》冠以“上”字。《灵枢•本输》称“巨虚上廉”,其意相同。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中指)。

解剖

同足三里穴。’

功用

调和肠胃,通经活络。

配穴举例

配天枢治细菌性痢疾 (《针灸学》);配大肠俞治便秘,配足三里重刺激治肠痈属瘀滞型、蕴热型者 (《腧穴学》)。

配天枢,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细菌性痢疾。

操作

直刺1.0-1.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风水膝肿,巨虚、上廉主之。大肠有热,肠鸣腹满,侠脐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狂妄走善欠。

《千金方》:脚气初得脚弱,骨髓冷疼痛,小便难黄。

别名

巨虚上廉,上廉,巨虚,足上廉。

穴义

胃经气血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

名解

1)上巨虚。上,上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也。上巨虚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较高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本穴物质为足三里穴传来的气化之气,因其气水湿较多而滞重,至本穴后所处为较低的天部层次,天之上部的气血相对处于空虚之状,故名上巨虚。巨虚上廉等其余穴名之名意与上巨虚同,上廉,指上部气血物质虚少、廉洁之意。2)大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性及所处层次与大肠经气血相同,故为大肠经合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后的湿热浊气。

运行规律

散热缩合后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

汇聚天部浊气冷降下行。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位置

小腿前外侧,外膝眼(犊鼻)下6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中指)处。当足三里直下3寸,胫骨前肌中。

《灵枢•本输》:“复下三里三寸。”

功效

理脾和胃,通肠化滞,疏经调气。

主治

古代记述:脾胃虚弱,{22}泄,大肠痈,胸胁满,膝肿,脚气,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当脐而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虚劳,偏风猥腿,手足不仁。近人报道:阑尾炎,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菌痢,下肢瘫痪。

方例

肠炎、菌痢:上巨虚,天枢。

刺灸法

直刺1~2寸。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其它

大肠下合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ST37)&m=0 上巨虚 (ST37)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ST37)&m=0 《上巨虚 (ST37)》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