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脘 (RN13)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脘 (RN13,ShangWan)

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

Akupixrenren13.jpg

主治

胃痛,呕吐,呃逆,腹胀,癫痫。

别名

上管。

释名

脘,或作“管”,指胃腑。穴近胃脘上部,故名。

出处

《灵枢•四时气》。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处。

解剖

同水分穴。

功用

和胃降逆、化痰宁神

配伍

配中脘,有行气止痛,健胃消食的作用,主治胃脘疼痛,饮食不化。

配丰隆,有理气止痛,清热化痰的作用,主治心痛呕吐,伤寒吐蛔。

配神门,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发狂奔走,失眠烦躁。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

《图翼》:孕妇不可灸。

《普济》:针入八分,先补后泻,神验。如风痫热病,宜先泻后补,立愈。

别名

上管,胃管,胃脘,上纪。

穴义

胸腹上部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

名解

1)上脘。上,上部也。脘,空腔也。上脘名意指胸腹上部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聚集本穴后再循任脉下行,经水如由此进入任脉的巨空腔,故名上脘。上管名意与上脘同。2)胃管。胃,胃腑也。管,管道也。胃管名意指穴内的地部经水可直接作用于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性温热,与胃腑气血同性,能直接作用于胃腑,故名胃管。胃脘名意与胃管同,脘通管。3)上纪。上,上部也。纪,纲纪之意。上纪名意指本穴对胸腹体表的气血有抓总提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在本穴为先聚集后下行,本穴如有对胸腹体表气血抓总提纲的作用,故名上纪。4)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它不光来自于任脉上部经脉的冷降之水,还有手太阳足阳明二经的冷降水液,故为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循任脉下行。

功能作用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治法

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上、中、下三脘穴的气血运行变化基本相同,气血物质皆是汇聚胸腹上部的地部经水,且皆为循任脉下行,所不同的是,上、下脘穴汇聚的经水稍少,中脘穴汇聚的经水量大,上脘穴汇聚的经水温稍高,中脘穴则次之,下脘穴的经水温度最低。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RN13)&m=0 上脘 (RN13)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RN13)&m=0 《上脘 (RN13)》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