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海波
丛海波,男,一九六○年十月生,主任医师,大本学历,山东省骨伤分会副会长,山东省骨显微外科、手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委员,泰安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
人物介绍
丛海波,男,1960年生,大学本科,主任医师。1977年参加工作,现任山东文登整骨医院副院长、骨手显微外科主任、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山东省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委员、安徽中医学院及泰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威海市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创伤骨科、手足显微外科领域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为国内手足显微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完成断肢、断指、血管修复手术、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足趾及骨移植、组合组织移植等5000多例。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有重要影响的论文30余篇。2001年8月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17例双手十指完全离断再植手术且完全成活,取得手指功能完全恢复的效果。开展的新技术,有许多填补了省内及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学术创见==
1、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手部大范围多元组织毁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①此研究将传统中医外敷法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打破常规引申应用于外伤污染创面的治疗,采用中药制剂湿敷外伤污染创面,达到了抗感染、消肿止痛、活血化淤的功效,解决了开放污染创面易发感染、局部组织水肿、变性坏死、血管栓塞,无法早期进行吻合血管组织移植的难题。②此研究相继攻克了手部多元组织缺损,无法同时进行修复及手内在肌功能重建的难题。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吻合血管5组组织同时进行组合移植。在国际上率先采用在皮瓣、足趾移植修复的同时进行吻合的伸踇、伸趾短肌及踇短展肌等足部小肌肉移植,一期修复手内在肌及重建手部灵活功能,攻克了手部多元组织缺损,手内在肌及功能无法修复重建的难题。此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急症吻合血管组合组织移植的临床研究。①在国际上率先采用急症早期一期进行组合组织移植的方法。②研发了十二种不同的组合形式,可据不同的组织缺损种类及范围任意进行组合变化,拓宽了吻合血管组合组织移植的治疗范围。③术后采用纯中药制剂水蛭汤抗凝,证实了水蛭汤具有与西药相同抗凝效果,并且证实了水蛭有促进血管内膜快速修复的作用。此研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严重创伤肢体及其功能,最大限度地修复肢体组织缺损及重建肢体功能,减少了截肢率及伤残率,提高了组合组织移植的成活率。此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3、组织移植受区可供吻合血管的研究。①在国内外首次采用Y型静脉顺置、倒置搭桥移植的方法进行组织移植,解决了组织移植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无法进行组织移植或需多次手术及需健肢带蒂桥式交叉吻合血管供血进行组织移植的难题。②此研究首创采用参与移植组织自身粗大血管分支或终末支进行串联、并联血管吻合的方法进行组织移植,且通过临床解剖研究使其具备此条件的组织供区达十余种,解决了吻合血管组织移植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或可供吻合血管数量不足的难题。此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2001年完成世界上第17例双手十指完全离断再植手术。①采用同类组织同步修复即从结构到结构的流程式再植方法。首次采用指体无短缩其血管缺损采用小血管移植的方法进行再植。历时9小时20分钟,为世界报道第3时间完成十指离断再植手术。②左拇指甲弧缘动脉弓以远处离断,传统方法无法再植,首次采用远端静脉动脉化的方式完成再植,证实了在指体较小的前提下远端静脉动脉化的再植方法是可行的。其病人双手功能能完全恢复,为世界上首例十指完全离断功能完全恢复的病例报道。 ==个人成就==
主持“急症组合组织移植的临床研究”,于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手部大范围多元组织毁损的研究”,于1999获国家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持“严重毁损性手外伤早期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研究”,于1999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主持“组织移植受区可供吻合血管的研究”,于2003年获山东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998年获“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被山东省人事厅记二等功奖励,同年被威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威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于1999年被中共山东省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选拔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已培养研究生一名,目前指导在读研究生两名。==人物影响==
丛海波教授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现兼任山东省骨伤学会副会长,山东省骨伤学会手显微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劳动模范”、 “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