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杆状病毒科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文名称

丝杆状病毒科

英文名称

Inoviridae

分类类型

分类

丝杆状病毒科

丝杆状病毒科成员

丝杆状病毒科基本特性

丝杆状病毒科病毒形态为长螺旋杆状或短螺旋杆状,似小管状。病毒核酸位于颗粒中心,常有异常长度的颗粒,无囊膜。丝杆状病毒科包含两个属,丝杆状噬菌体属大小为760-1950×6-8nm,核酸分子量1.9-3.0×106d。短杆状噬菌体属大小为85-280×14nm,核酸分子量2.5-5.2×106d。

丝杆状病毒科病毒粒子氯仿去污敏感,对热有抗性。病毒基因组为环状正链单股DNA,分子大小为4.4kb到8.5kb。在长丝杆病毒属中,假单孢杆菌噬菌体Pf1基因组大小为5833bp,大肠杆菌噬菌体基因组大小为6883bp,黄单孢菌噬菌体Cf1基因组大小为7308bp。在短丝杆病毒属中,无胆甾原体噬菌体L51基因组大小为4.3-4.5kb,螺原体噬菌体SpV1基因组大小为8273bp。一些基因从重叠阅读框翻译。基因间区域包含互补链和病毒链的复制起始,并包括包装DNA的信号。

F纤毛特异的丝杆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粒子含有2700个拷贝的gp8(5.2×103),gp3(43×103)和gp6(12×103)形成吸附末端,每个均为5个拷贝。Gp7(3.5×103)和gp9(3.3×103)形成另一个末端,每个也均为5个拷贝现已确定5个非结构蛋白,gp1(35×103)和gp4(50×103)参与病毒的形态发生,gp2(46×103)和gpX(12×103)参与DNA复制,gp5(9.8×103)是单链DNA结合蛋白。短丝杆病毒L51粒子至少含有四种蛋白,分子量分别为70、53、30和19×103。

丝杆状病毒科病毒基因组复制时,亲代单链DNA转变成双链DNA复制形式(replicative form,RF),RF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单链DNA,病毒粒子通过从宿主细胞膜上挤压释放,释放时没有细胞裂解感染细胞继续缓慢生长,产生并释放子代病毒。丝杆病毒F-纤毛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复制随着亲代单链DNA在细胞中的转移及其由宿主细胞蛋白转变成双链RF开始。mRNA由宿主细胞RNA聚合酶从互补链上的一些启动子转录,从这种mRNA产生的一种蛋白(gp2)是一种核酸内切酶-拓扑单体酶,它可以在亲代RF上产生特异切割,导致复制形成子代双链RF。子代RF分子作为mRNA合成的模板,进一步复制RF。当产生的gp5和gpX量足够时,互补链合成被抑制,产生gp5-子代病毒ssDNA复合体的积累。GpX可能下调gp2的活性。装配在外膜和内膜间的粘连区域进行,Gp1参与粘连区域的形成,gp4也参与装配。装配涉及子代病毒ssDNA的挤压,其中的gp5被gp8取代。因为其它长丝杆病毒和短丝杆病毒的双链RF形式已在细胞内检测到,它们的复制方式推断与含特异纤毛的大肠杆菌噬菌体相似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丝杆状病毒科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丝杆状病毒科》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