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感应风水学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感应风水学是在20世纪中国经济与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后产生的新兴文化理念。是在20世纪的现代人文环境的推崇下,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以传承上古先人感应天地变化,观察环境的智慧为基础,融合近代环境哲学,环境经济学,建筑环境景观方法,生态修复技术,环境生态科学形成的特色学派。

中国感应风水学

  创立者:汪云飞(号:真如云天) ——中国当代著名人物,海派著名学者,地产策划人,媒体策划人,环境建筑设计人,社会人文学者,生态环境学者,医家子弟。 中国感应风水学是在20世纪中国经济与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后产生的新兴文化理念。是诸多近代水学流派中的一支奇葩。

  创立时间:

  学派的成立时间在2000年左右。中国感应风水学是中国近代多位著名风水大师,建筑大师,环境专家,社会心理学专家一起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结晶。

  中国感应风水学是在20世纪中国经济与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后产生的新兴文化理念。是诸多近代风水学流派中的一支奇葩。

  中国感应风水学是在20世纪的现代人文环境的推崇下,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以传承上古先人感应天地变化,观察环境的智慧为基础,融合近代环境哲学,环境经济学,建筑环境景观方法,生态修复技术,环境生态科学形成的一门新兴科学环境风水塑造文化。

  中国感应风水学是以天人合一,为原则下,传承了古代中国风水学的“精华”,感悟了禅法中的“智慧”,学习了现代环境建筑学的“知识” ,融合了环境医学的“精粹”,得到世界视觉文化与环境艺术的“熏陶” 孕育而生的哲学艺术。

  中国感应风水学是秉承了现代人时尚生活的艺术元素,集合了中国风水学,禅学,灵学,能量学,环境哲学,环境医学,环境经济学,建筑环境景观方法,生态修复技术,环境生态科学因素而诞生的。如果说它是风水学不如说它更像一门实用型的综合艺术。

  中国感应风水学是这个时代所孕育,人们向往休闲健康生活的追求所产生的,它是述说健康与生活的哲学,表达环境与生命的科学。表现了人与环境的艺术,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求达到人与心灵与自然的谐调。

  感知在梵文里也可称瑜伽。瑜珈是梵文“YOGA”译音,意为“加法”,有“结合”,“和谐”,“连接”的意思,也是感知,感应为可交变感应,互相感应,相对应的变,瑜珈通于自然,达与灵性。也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和谐的联系。

  中国感应风水学也可以称为中国感知风水学、中国瑜珈风水学。==所谓的风水学是有科学根据的==

  一、地球物理学与风水

  从地球物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们所处的地球是由很多种化学元素组合而成的,这些元素会产生不同方向和不同强度的地热能,地磁场,地电场,重力场及各种放射性物质,加之地表的山川河流,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等,这些物质与场信息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各种对周围物体的有形或无形的、有益或有害的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对于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体——人类,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力。

  例如某个点位的地球重力场强度越高,长期生活在这个点位的人就不容易长高。如亚洲、非洲、欧洲的某些地区(日本中部地区,中国四川、贵州的一些地方),地球的引力场强度就很高,对人体长高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这些地区的人就比较矮小一点。又如某个点位的地层里含有害的放射性物质,长期居住在这个点位上的人,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发生畸形变异。有的地方由于地质构造异常,亦会对人和动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如俄罗斯科学院资深学者鲁德尼克教授及同事的研究表明,生长在地球断裂带的动植物会发生病变。研究人员在贝加尔湖沿岸的舍列霍活市以及乌兰乌德市等地的癌症、心血管病高发区进行了地质勘察,发现了这些地区都是地质构造地质断层特别复杂的地区,他们还在圣彼得堡把地质勘探结果与医院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住在地质断层特别复杂地区的人,肿瘤病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2—3倍。他们还发现在地层断裂地带的公路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是其他地区的10倍。地质断层还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引起局面部地磁变化,这是引起人及动植物的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地域的地质结构比较好,地层中所含的元素对人体和动植物都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如欧洲西部的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又如中国的广东、湖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区,这些地方的某些区域由于地质结构好,就会产生好的物理信息,因此,生活在这些地域的人综合素质都很高,自然灾害相对较少,经济发展也较其他地区好。作为创立传统风水学的中国先哲们,通过数千年的观测、感应,测算,就可以判断出某个区域或点位是否有利于人的生活、健康和发展。其实,其中许多规律和原理与现代地球物理学是相通的。

  现代风水学的内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相素的科学认识与现代地球物理学知识相互结合,从而控研出风水学中一些看似神秘、玄奥现象的规律性,使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的解释,并更好地运用物理学与风水学结合的方法和知识,研究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和各种地球作用力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利害关系和影响力,探索人类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利用、改造、顺应这些自然作用力,找出为人类服务的规律与方法,使人与自然的能量信息形成和谐共振的最佳组合,使人类在地球上更好地生存、适应、优化和发展。

  二、水文地质学与风水

  现代水文地质学告诉我们,地球上亿万年来演变而成的山川河流、自然地貌、地下水脉和地质构造,形成了各种山川水流、水质、土质、岩层结构,这些地质构造之中又包涵和产生着各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对人体会产生各种有益或有害的影响。例如:铁、锌、有机蛋白等,对人体是有益的,而镭、氡、锶等放射性元素,对人体与智力发展是有害的。由于这些化学元素的含量和组合结构的不同,对人类也会产生不同的正负面的效应。

  为什么有的地方的人能健康长寿?而有的地方的人就容易患病或早逝?这些都与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传统风水学对所勘察的风水区位的地貌、水流、水质特别重视,有时还要闻尝土壤和水的气味,从中判断这个区位的风水是否有利于人的体力和智力,思维和事业。如水的味道甘甜应是吉地,如果水味苦涩则是不吉之地等。其中许多道理与现代水文地质学也是相合相通的。

  尤其风水学中的“龙脉”思想,就是现代地质地理学关于山脉、水流与岩层的走向的学问。而风水中“保护龙脉”的思想,也与现代水文地质学说中的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观念相融洽。

  现代风水学的内涵与使命之一,就是系统地将传统风水学的数千年经验与现代水文地质学知识相互联通,从而研究出山川河流,地质地貌、山脉走向,水土关系及其产生的各种化学元素,对人类生理与心理、健康与事业的正反影响,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顺应自然,使人类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

  三、环境景观学与风水

  人类生存在自然大环境之中,这种大环境中的山川水流,花草树木和各种组合,形成了各种自然的环境景观。人们为了营造舒适、美观的生存环境,还会创造一些人文景观和人造园林等建筑景观。这些自然形成和人为营造成的环境景观,都会对人类产生种种物理、生理和心理效应。

  人是自动化程度很高、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很强的有机体,周围环境景观形成的结构、色彩乃至引力、气场等等都会对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等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人们处在一种美观舒适、色彩和谐的环境景观中,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心旷神怡,甚至思维更加清晰敏捷,创造灵感也格外活跃。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庭院美化,也非常重视庭院风水,认为庭院建筑、花草树木、假山流水的组合布局,要符合风水的要求,这样就能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财运事业,这是传统风水学中朴素的环境景观意识。如苏州园林就是人造环境景观风水的典范。

  现代风水学的内涵与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中的朴素真理,与现代环境景观学相互嫁接,不仅研究环境景观的美学规律,建筑学规律和植物学规律,更要进一步研究环境景观的结构、方位、材料、色彩、外形及其场态信息对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各种作用力,从而探索选择和营造出有利于人类自身健康和事业发展的环境景观的科学规律和方法。

  四、生态建筑工程学与风水

  生态建筑学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界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是探索地球上生命活动能够均衡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延伸于建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生态建筑学一方面把人类聚居场所视为整个大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共生的规律;一方面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体建筑结构和对人类产生影响力的有机系统,因而要求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应考虑其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和对人类的各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和顺应其建筑生态环境。

  当率先研究生态建筑学的西方学者偶尔把目光投向东方文化时便惊讶地发现:延绵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其环境观、自然观与建筑观,竟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的新思潮理论产生了历史的共鸣!

  自从有人类伊始就产生了建筑学。人类出于生存的本能,需要寻求一种遮风避雨,防范天敌虫害的寓所。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仅仅依赖自然山洞土穴蔽护,已不能适应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要求。于是便出现了人工建造的简陋的居所。如有巢氏在树上搭建的茅棚,山顶洞人挖掘的窑洞,便是人类为避免自然灾害和天敌伤害而建造的人工建筑的原始形态。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逐渐对居住的建筑寓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对寓所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要求之外,还增加了美观性、私密性、健康性的需求,并希望其寓所与周围环境协调,有利居住者身心健康。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想在洛邑建造都城,就召请周公“相宅”(即勘察建筑风水),便将人对建筑与环境的需求上升到了对风水需求的层面。

  随着人类建筑的多样性发展,民房建筑与官邸建筑,寺庙建筑与宫庭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要求各有不同。这些建筑所处不同的地理位置,建筑材料不同,建造形态、规模、风格、方位与色彩等等,这种因素对于不同身份职业、不同生命信息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力、作用力,并产生不同的正反效应。

  现代风水学的内涵与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的合理内涵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相融合,即研究建筑的方位、形态、材料色彩等等对于不同人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的正负效应,也研究建筑的种种要素组合格局面对于大自然生态的正反影响,掌握对建筑要素及其格局的调整、优化,使之与人体生命信息和整个自然生态更协调、更同步,以更有利的科学方法,探索人、建筑物、自然生态三位一体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

  五、宇宙星体学与风水

  地球是宇宙星河中的一分子,它每时每刻都受到周围星体对它产生的吸引力、排斥力、作用力的影响。宇宙中的各种光电信息、磁力、热能、超级宇宙能,无时不对地球产生各种正负效应。而人,是地球上生存的感应能力最强的高级的生物,自然也随时受到宇宙星体对地球产生的各种效应的影响。

  例如: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光能热能效应,使万物得以生发,而太阳黑子也对地球人类及其他动植物产生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又如:月亮的圆缺和运转周期,对海水的潮汐涨落产生明显的作用力,同时也对人类女性的月经周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日蚀月蚀及慧星等特殊的星体变异,对地球的磁场、气温、地震、旱涝灾害产生特殊的作用力,同时也对人类的生理、心理、思维、情绪及至疾病、灾荒等等,产生多重的影响力,由此也可能进而产生社会的动荡与变迁。再如太阳黑子对人类健康产生众所周知的影响,日蚀、月蚀对地球和人类产生的物有的作用力等等,无不印证了宇宙星体和地球、人类的感应联系。

  上述种种现象和规律,恰恰与传统风水学探求的“天、地、人”和谐对应的统一的理念相通合。承传千年的风水学经典《黄帝宅经》早已提出勘舆风水应达到“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的境界。

  现代风水学的内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中的“天、地、人”和谐统一学说与现代宇宙星体学接缘,研究和预见星体及其对地球与人类产生正负效应的规律,掌握、调整和减免宇宙自然能量的动变对地球与人类负面影响的方法,控求宇宙、地球与人类三位一体的同步对应及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

  六、气象学与风水

  中国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大不一样,有时南北地区的温差达摄氏50度至60度之多。当北国边陲已是冰天雪地之际,南国椰岛却仍是春暖花开。这种气象的差异对人体的影响,对人们饮食起居,尤其是住宅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北方,寒气重,患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人较多,但若到了四季如春的海南岛生活,绝大多数都可以不治而愈。南方温气重,患风湿病的人较多,但到了空气干燥的新疆等地生活,也可自然痊愈。

  再如北方的房屋要防寒保暖,墙壁砌得很厚,有的是双层玻璃双层墙,古人就干脆挖窑洞避寒,具有冬暖夏凉之效;南方的房屋要防热防潮,门窗开得多,有的还有天井,以利通风凉爽,有些山里人干脆用竹木搭起悬于地面的吊脚楼,既可通风防湿,又可防御野兽虫蛇的侵害。

  从传统风水学的观点看,北方的房屋建筑方位一般要以坐北朝南方为吉宅;南方的房屋坐向就不一定要坐北朝南,而只要顺势,即根据房屋周围的山形水势或路的走向来合理选择,调整方位和坐向,即为吉宅。

  从气象学的观点来看,北方的房屋之所以要求坐北朝南为主,是因为要以门窗朝南向阳采光取暖,以后墙朝北避风御寒;而南方的房屋,就不一定有这个要求了,只要顺势通风,凉爽防潮即可。

  可见传统风水学和气象学也有天然相切相接之外,此外,传统风水学特别讲究建筑与风与气的关系,这与气象学中中研究的气候学亦无不相同之处。

  现代风水学的内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同现代气象学相契合,探索人类居所建筑的布局面与调整如何适应气象、气候的变化,以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谐与事业发展。

  七、磁场方位学与风水

  地球磁场学认为:地球是一个以南北两极为端点的强大的磁力场,这种磁力场对稳定地球自身的动转平衡,对地球表面物体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具有强大磁场的地球在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强大的磁向吸引力,这便是地球磁力的方向性。由于这种带有鲜明方向的地还需磁力的传感作用,地球上的某些特物体亦会产生一种磁性感应,使这些物体也产生一种相应的辨别方位的能力。例如我国自古发明的指南针,还有人类、鸟类体内辨别方向的感应机能,正是地球磁向的感应使之具有的功能。

  这些,正是地球磁场方位学所要研究的现象。上述磁场、磁向及其方位,对于人类及其住宅善会产生巨的影响力。例如人们床位的设置和睡觉时的方位,也会受到地球磁场引力的影响,北半球的人如果头朝北睡,就会有一种安定舒适的感觉,因为北极磁场会对人的大脑产生一种安定、调节的作用。使人的睡眠更安稳,大脑休息更充分。而南半球的人睡觉时则以头朝南为最佳,原因相同,只不过是南极磁场在起正面作用。如果头朝东或朝西睡,睡眠就可能较差,一方面与南北极磁场作用力不同步,另一方面与地球自转磁向引力不协调。当然,由于某个点位的磁场作用力的特殊改变,有时头朝东西睡,也可适应磁场的方位。如果卧室床方位与地球磁向不对应,则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家庭和睦。

  同样道理,北半球的房屋一般以坐北朝南为宜;而南半球的房屋一般以坐南朝北为吉。这些正是传统风水学观测研究数千年得出的结论。

  现代风水学的内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与现代地球磁场方位学相叠合,从而控研地球磁向、方位对人类及其居住状态影响的规律性,求索出人类及其建筑顺应地球磁向方位并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的方法。

  八、人体生命信息学与风水

  人类是地球的主宰,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我们所研究的一切,包括现代风水学,都是为了人,都是为人类服务,使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舒心。

  然而,人类每时每刻都受到地球和宇宙大自然中各种因素和信息、能量的正反影响。要研究这些能量、信息对人体生命影响的规律,从中找出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方法,就必然研究人体本身,研究人体生命信息的规律。

  人体是由多种化学构成的最高级的有机生命体,人体本身也不断地产生各种信息与能量;这些信息、能量必须与自然界的信息、能量协调同步,才能达成和谐共振效应,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传统风水学认为:每个人的生命个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命格”,我称之谓人体秘码。用人体信息学的话来阐释就是:每个人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生命信息、能量及其不同的组合机构。这些不同的“命格”或曰不同的生命信息能量状态与所处不同点位和不同的自然能量信息相对接、相交换,就会产生不同的正负效应。这些,正是人体生命信息学和风水学都应研究的对象。如有的人特别适应南方热带气候,而有的人则特别适应北方的气候。有的人生病后换一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就减轻或者痊愈了。而有的人则换一个地方生活就会水土不服或者生病,这就是某一些人的生命信息与某一自然环境信息不协调、不同步、不适应所引发。

  现代风水学的内涵和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与现代人体生命信息学相结合,从而探索如何双向调节各种不同的人体生命信息,和不同点位的自然信息,使两者信息同步对应,使两者能量优化组合,以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及事业发展。

  其实医学也是调节人体信息与自然信息和谐对应的一种方法。中药是直接采自大自然的不同信息能量载体,西药也是间接来源于自然。有些矿物质,矿泉水可直接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对症服药,就是将恰当的自然信息能量与人体能量信息相调节、相交换,以期对人体产生一种和谐、健康的效应。

  人有五脏六腑,天地有阴阳五行,五脏者,心、肝、脾、肺、肾。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二者应相谐对应。如果人的五脏与天地五行关系失调,就会产生疾病,出现健康问题。凡事采用恰当的自然信息来调整(治疗)人体的生命信息,使之和谐、健康。

  如果说医学是从调节人体生命信息入手,以适应自然信息,那么调整建筑风水则是从调节自然信息入手,以利于人体生命信息的运行。有些房屋建筑的方位、格局、材料、色彩等产生的各种能量信息,会对人体的健康、心理、思维与情绪产生干扰与损害,也就自然有损他的事业乃至家庭。这种建筑就必须调整,改造其风水信息。

  每一个人体的生命信息群都是一个小宇宙,既受其周围自然物体与人的信息能量影响,也可以影响周围的人或事物的信息。例如带有病毒信息的人体对周围的健康人体会产生不良影响。而有些能量较大的生命信息体,也可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良性作用力。如修炼得道的气功师,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对周围人体甚至某些自然信息进行良性调整。因此,每个人体的生命信息也可以通过身体锻炼与气功修炼等方法进行自我调整与优化。==对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有益探索==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说“阳宅”(人居环境)和“阴宅”(先人的墓葬环境)对相关人及其子孙的兴、衰、祸、福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对此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将信将疑,现代某些以“文化人”自居者则认为是“无稽之谈”。笔者倾向于前者,所以看了瞿春林先生《中国传统风水学科学原理的基本猜想》的稿子后,即推介公开发表,并就此说几句。

  笔者之所以推介这篇文章,首先是因为传统风水学虽然掺杂有宗教的成分,但本质上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不管是“阳宅”还是“阴宅”,我们常说的“风水宝地”都要求“山环水抱”,只是“阳宅”需要“藏风”(两山环抱的背风处),“阴宅”需要“聚气”(山脉收尾处地势较周边略高的地方)。无“风”无“水”也就没有“风水”可言。这样的风水标准起于何时?笔者调查过许多新石器遗址,如辰溪征溪口遗址、洪江高庙遗址、靖州太阳坪遗址等,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山环水抱”。六七千年前还不会有“风水大师”,那时人居环境的选择应该是“适者生存”的结果。这说明风水学起源于对古人“风水”实践的总结。既然风水学是千百年的科学总结,其中肯定包含着某种或某些科学道理。对此前人有过多种解释。瞿先生用现代电磁感应来解释其原理显得更有理论深度。从笔者所能见到文献看,瞿先生虽不是风水原理“电磁说”的提出者,但他的研究更为系统,其中有关“方位测定”研究可能在学术界是首开先河。

  电磁感应与风水原理是否真的有关?笔者认为是可以肯定的。山脉有磁场,水是导电体,河流切割磁场则能产生电,所以流动的水被称为“活性水”(即带电荷的水)。活着的人带有生物电,能发射、也能接收一定频率的电波,人长期生活在某一特定环境,通过电波媒质或好或坏会受到山水环境的影响:好的“风水”给人好的影响,差的“风水”给人坏的影响。“阴宅”风水又是怎样作用于人体的呢?人死后其细胞组织没有解体之前仍然具有发射和接收生物电波的潜能,在好的风水(带电)作用下,其潜能得到激发同样可接收、发射电波;又因为死者和其活着子孙的遗传分子结构相类似,所发射电波的频率、波幅必然相类似。这使得彼此得以“融通”或产生有益的“共振”。为什么“风水宝地”都要求“玉带水”(河水环抱)而忌“弓背水”?显然是因为环抱状河流可形成相对强大的电磁场,有利于激发风水“标的物”(人体或“阴宅”尸体)的潜能;相反“弓背水”之方位恰好是电磁场“排斥力”的作用点,使会风水“标的物”产生有害的电波变性,所以面临“弓背水”的地方被称为“凶宅”、“凶地”。

  其实我们的古人似乎早已明白这个道理,“天人感应”是其经典表述。西汉董仲舒说:“天地之间,有阴阳之气,常渐人者,若水常渐鱼也”(见《春秋繁露·天地阴阳》)。他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天”。——这里的“天”泛指自然界(包括“阴宅”中的尸体),这里的“气”,笔者理解就是指肉眼看不见的电波、电磁场等物质现象。可惜董仲舒这一思想过来被哲学界贬斥为“唯心主义”。从这个角度讲,《猜想》一文的价值不仅仅限于风水学,还有助于克服中国传统哲学界存在的某些偏差。

  总的说来瞿先生《猜想》一文是对传统风水理论的有益探索,是值得学术界重视的;但也还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比如把“阳宅”风水因之主要归结为电磁感应原理似有不妥。其作用原理应该是多方面的,在笔者看来,光照、温度、湿度及水土中某些有害或有益元素等因之可能对居住者的影响更大,否则有些东西难以自圆其说。==气是风水学的核心==

  风,指运动中的宇宙气场;水,指运动中的地球气场。风水学就是研究运动中的天地气场交互作用于人体气场影响效果的一门学问。故而相地术的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气”的概念上的,古人认为宇宙是由“气”生成的,书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赖以其气。这种认识来源于人体自身呼吸、吐纳气息的事实。认为:人活气生,人死气绝。因而,“气”的重要性由动植物而推及万物,认为世上万物都是“气”的生化结果。

  因此,风水的真谛在气,气,是一种生命力,万物生灵以及人类动植物,都要呼吸它以维持生命,没有气,树木不会生长开花结果,江河不回奔流,人也无法在自然界中从事一切活动。气,是一种宇宙能量,它能卷巨浪、摧山石,创造山谷河流,更能统治宇宙影响人类和万物生灵的身心和命运。探索、勘查宇宙气场和地球气场的运行轨迹,聚散时空及对人类的感应关系,就是风水学研究的核心。无论哪一风水学派都离不开对气场的分析。

  可以说气是风水学中最重要的的组成部分,其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气这个问题展开的,《葬经》说:“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二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葬经》认为:生气是地表下运动的能量,以“土”元素为代表,是地表万物生长的要素,生气也是土气,生气溢出地表后就形成风,而不是指外在气流而形成的风,前者才是风水中“风”的本意。有生气的地方必是有地气的地方,但有地气的地方未必就是地气之所在。所以《葬经》又说:“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这里讲到水的概念,气是水的母体,水是随气而运动的,所以风水的正确概念应该是“水土”的概念。实质上是指地表生态和气候的关系,风水好不好就是一个地方的水土好不好,地表生态和气候协调不协调。故中国朴素的风水学是以探究建筑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为基本目的的。基于这种对“气”的认识,古人安居下葬必择“生气”旺盛的“藏风聚地”之地。堪舆家认为生气与地脉、地形有关,在自然环境中,气和风与水的关系最大,因为“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风要藏,水要聚,“藏风得水”,生气才旺盛。故“风水”二字乃堪舆之最重,而其中以藏风次之,得水为上。

  阳宅由于人生长的地理风水环境之不同,人的遭遇亦不同,虽然无人不愿避凶趋吉,但天地养人,人处其中,往往被其居地之地气风水所养,即在不知不觉中顺其地气吉凶,倘若受凶恶之气所侵养,人的性情必然变为暴戾,这亦是人力所难能阻天地造化之气所结成之劫数,地理风水大可以影响居民的谋生方式,并直接影响个人之顺逆。

  阴宅只有把祖先安放在有生气的地方,同生相应,同气相感,才能福荫其后代子孙。如何知道哪里才是有生气的地方,然后把祖先安置供奉在那里,这就是阴宅风水研究最主要也是决定性的因素。徐善继《论乘生气》:地理家一言以蔽之,则郭氏之乘生气三字是以尽其旨启矣。而所以察识乘之妙,又在明地之理以得之。故原龙之起,察生气之来也。审穴之止,知生气之聚也。生气之来,有水以导之;生气之止,有水以界之;生气之聚有砂以卫之;无风以散之。此察识生气之来、止、聚、散,无余蕴矣。上古至人发明龙穴砂水四字,无非教人察生气而乘之,及气纳骨以阴所生,此造化生气无穷之妙,皆一生气之所流行而不息也。

  气是风水学的核心,在风水学古籍中被反复提到,有外国学者曾说过“认识气,便懂得风水的全部。”然而,气到底是什么?可以说,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气的研究还没有得到一个完整的结论。不过,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正在一步步接近气的本质,一种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气的本质是超微粒子及其场。场是现代物理学概念,场论认为,物质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由基本粒子以及可能更小的基本单位构成的实体,另一种是各种实体之间的场。在这里,场与实体都是一种存在,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理论与中国古人所说的“聚则成形,散则化气”的见解颇为相似。中外科学家通过观察天体的运行、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理结构以及人体的生命特征等发现,有一种螺旋式的宇宙场影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正好象基因的形态对人体的影响,而对这种螺旋式的、旋转的场性观察,我们似乎能从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找到端倪。比如,中国的吉祥图案广泛应用云卷、万字、鱼肠、回文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人对“曲屈有情”、“曲则生吉”、“吉气走曲,煞气走直”的感知和认同。相应地,在风水上也就有了“山环水抱必有气”的认知,其中“环”、“抱”就是山与川的曲。

  由上可知,风水学中所说的气含义是广泛而抽象的,非造诣深者不足以全明。由于风水学认为气是生发万事万物的根基,有气的地方才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吉地,所以,风水实践的最终目的就是寻找能够聚集或生发气的那个地点。风水的本质就是气的运用,气是生命的源泉,环境的不同,起的结构序列也不同,物体的改变,包括床位、办公桌等位置的变化,就会引起气的变化,从而改风水环境,古风水条理就是从气入手来改变人的运程,风水调整就是促使天地之气与人之气更趋于协调。

  气与形有密切的关系,气有生气与煞气,气除了有时空性外,一般来说,在平缓的山脉、和缓的流水、平静的空气中有规则的运行的气是生气,而陡峭的山坡、奔腾的流水、猛烈的飓风中急剧的、不规则的冲击而来的气则为煞气。生气给一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带来活力,从而使人走上幸运。煞气所到之处使人产生错乱而出现衰败,甚至产生灾难。风水的功能就是回避煞气而趋迎生气。因此,风水的运用即是对气的认识和运用,由此可见,气在风水学中的重要性即其核心地位显而易见。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中国感应风水学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中国感应风水学》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