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喉
人工喉
即人工制造的发声讲话的装置。当喉被切除丧失发声能力时,可以用它作为辅助发声说话的工具。目前的人工喉基本可以分为三种:机械式人工喉;电子人工喉;植入式人工喉。
机械式人工喉 早在1858年就有人提出人工喉的概念和设计,并称之为说话机。1873年奥地利医师比尔罗特在为一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以后,设计了一个管状金属制发声装置为机械人工喉雏形。经过 100 多年的改进,人工喉有了发展。比较接近人声的机械人工喉,是我国山东医学院教授杨仁中于1957年发明的。此机械人工喉,发声器的一端联接颈部气管切口,内部装有一段薄薄的硅橡胶薄膜;另一端可含在口腔内达舌根处。说话时硅橡胶薄膜接受呼出气流的振动后,将声波送入咽部的导管,借助舌、齿、唇等构语器官的活动配合发出语言声音。但此装置附在颈前影响美观,虽然语音单调不悦耳,但还比较接近于人讲话声音,甚至用此人工喉讲话可以反应出讲话人的方言特色。在北方冬季,说话会使导管内凝结口水,容易被吸入肺中,往往不被患者接受。 电子人工喉
简称电子喉,有各种型号,有的外观像电动刮须刀,有的像小手电筒。讲话时用手把握,置颈侧喉头周围。当无喉者模拟说话时,借助舌、齿、唇等构语器官的活动和口型的配合发出语言声音。口型张大,可起到放大声音的作用,但因电动机械产生的声音,致使说话一点像机器人讲话,音质不如机械人工喉的橡胶薄膜发音接近于人声,语言沟通还是完全可以听清楚的。另一种电子喉是电子助讲器,利用音频振荡器发声,由导管传入口腔,利用构语器官活动发声,语音较近似常人。
有专家实践检验:电子喉适用于所有喉部手术声带全切除的无喉者。所谓有淋巴切除和放疗者使用效果不理想,可谓以偏概全,并无确切依据。术后使用电子后的时间,有术后四天能用电子喉讲话的例子。植入式人工喉
此人工喉要由医院的专家将无喉者再行手术,将人工发声装置植入喉部即可使无喉者自如讲话。优点是不影响美观,效果也好些;缺点是费用较高,且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医院可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