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宗印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八卷。清·张志聪(字隐庵)编注。成书于清康熙二年(1663)。书首有沈九如序、著者自序、仲景原序等。张氏认为《伤寒论》章句向循条则,自为节目,细玩章法,联贯井然,实有次第,信非断简残篇为叔和所编次,故除将“伤寒例”附于书末,其余悉按叔和旧本。卷一载辨脉法一十五章,计三十八则。卷二载平脉法二十一章,计四十五则;痉湿FH暍三章,计一十六则;太阳病八章,计一十一则。卷三、四载太阳病二十章,计一百四十三则。卷五载太阳病五章,计二十八则;阳明病一十七章,计四十五则。卷六载阳明病一十二章,计三十七则;少阳病六章,计十则;大阴病五章,计八则;少阴病一十六章,计四十五则。卷七载厥阴病六章,计五十五则;霍乱病一章,计十一则;阴阳易差后劳复二章,计七则;不可发汗可发汗脉二章,计二十则。卷八载发汗后病等计四章,四十一则及伤寒例一章,计七十五则。共一百四十四章,六百三十五则。张氏以标本中气之气化学说释伤寒六经,认为天之寒气为太阳之本气,寒伤太阳为动太阳寒水之本气。病在太阳有在表在肌在络浅深之别,治疗也各异。指出麻黄汤专主解气分,桂枝汤解气分血分之兼剂。若病邪入于胸膈,潜藏于宫城空郭之间者,宜越婢、青龙发之。桃核承气汤证为太阳之邪自入于本经而归本府,抵当汤证为太阳是动之热邪随经入于下焦致其所生受病。对于阳明病,认为有表气经气之异及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之别。少阳乃气之为病,相火主气,其发病有本经自受风邪、直受寒邪及转属的不同。又太阴、少阴均气之为病,太阴为湿土之气,在气称太阴病,在经络曰属太阴。少阴与太阳为表里,少阴标阴而本热,太阳标阳而本寒,是以邪伤太阳少阴有标本寒热之气化,可表里相传,其治从本而从标,与别经不同。厥阴为两阴交尽,阴之极,风木主气,阴极阳生,得中见少阳之化,其厥热胜复为阴阳寒热之气化。其论伤寒传经,认为有传与转之不同:传者,邪在太阳而六经之气传转,有再经者,有三四传者;转者,为太阳之邪转属于别经,而不复再传,且无拘时日,非若六经相传之有定期。直中为本经气虚而受之,可随其所主之时日及部位而受之,既可直中三阴又可直中阳明、少阳。反映了张氏早年研究《伤寒论》之学术思想。现存版本有清康熙刻本、抄本等。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伤寒论宗印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伤寒论宗印》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