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溪 (GB43)
侠溪 (GB43,XiaXi) 荥穴
目录
主治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热病,胁肋疼痛,乳痈。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偏头痛;
循环系统疾病:脑卒中,高血压;
其它:耳鸣,耳聋,腋淋巴结炎,咳血,乳腺炎。
释名
侠,通夹;溪,指趾缝间。穴处足背第四、五趾夹缝间。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足背第4、5趾间缝纹端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穴区内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和足背静脉网,深层有第4趾背动脉和第4趾背静脉经过。
功用
平肝熄风,消肿止痛。
配伍
配太阳、率谷、风池,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少阳头痛。
配支沟、阳陵泉,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配听宫、翳风,有清热通经,活络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胸胁支满,寒如风吹状,侠溪主之。
《千金方》:主少腹坚痛,月水不通。
《铜人》:治胸胁支满,寒热汗不出,目外眦赤目眩,颊颔肿耳聋,胸中痛不可转侧,痛无常处。
穴义
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
名解
1)侠溪。侠,通夹,被夹于中间之意。溪,地部流行的经水。侠溪名意指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只是对其起了一个循经传输的作用,地部的经水没有流失,如被夹于渠道之中下传足窍阴穴,故名侠溪。2)胆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胆经荥穴。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五会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吸热蒸发,蒸发天部的水气表现出肾气的寒冷收引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大部分经水回流足窍阴穴,极少部分经水气化为天部之气。
功能作用
传导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位置
足背第四、五趾之间的趾缝端,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灵枢•本输》:“足小指、次指之间也”;《针灸甲乙经》:“在足小指、次指二歧骨间,本节前陷者中。”《针灸集成》:“合缝纹头歧骨间”。
功效
清头目、利胸胁。
主治
古代记述:头眩、颔痛、热病、狂疾、目外眦赤痛、目痒泣出、耳鸣、耳聋、胸胁支满、膝外廉痛、乳痈肿溃、小腹肿痛、月水不通、足跗肿。
近人报道:足趾麻木。
方例
颔肿口噤:阳谷、侠溪。
颔颊肿:和髎、颊车、侠溪。
腋下肿、马刀瘘:阳辅、太冲、侠溪。
膝外廉痛:膝阳关、侠溪。
发热:合谷、阳谷、腕骨、劳宫、商阳、侠溪、厉兑泄血。
刺灸法
向趾缝后方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其它
荥(水)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