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性葡萄胎

来自中医百科
(重定向自侵袭性葡萄胎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泡样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到邻近及远处器宫者称侵蚀性葡萄胎,也称恶性葡萄胎,是介于葡萄胎(即良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的状态。多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可穿破子宫肌层或转移至肺、阴道、外阴等器官,造成局部破坏出血。侵蚀性葡萄胎,具有恶性肿瘤特点,但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绒癌为好,治疗主要是化疗或加手术治疗。   

治疗

(一)化疗:侵蚀性葡萄胎的处理以化学治疗为主,一般能治愈。常用药物有5-氟脲嘧啶(5-Fu)、氨甲喋呤(MTX)、更生霉素(KSM)等。用药原则:多采用联合用药,如2疗程后效果不明显,应改换其他药物。常用方案5-Fu、KSM联合治疗。药量5-Fu 26~28ms/kg/日、KSM7~9µg/kg/日,两药联合应用疗程为8天。单用5-Fu疗程为10天,三药联合应用7天。副作用:以造血功能障碍为主,其次为消化道反应,脱发肝损也常见。停药指征:治疗需持续至无症状,hCG每10天测定1次,连续3次在正常范围,再巩固2疗程,观察3年无复发者为治愈。

(二)手术:病变在子宫,化疗无效者可切除子宫,年轻者保留正常卵巢。转移灶位于体表能切除者,可手术切除。

病理

因其所具有水泡组织的多少及破坏程度,可以从极似良性葡萄胎逐渐过渡到极似绒毛膜癌的不同类型,可以分为三型:

  • 1型:肉眼可见大量水泡,形态上似葡萄胎,但已侵入子宫肌层或血窦,附近组织很少出血坏死。
  • 2型:肉眼可见少~中等量水泡,组织有出血坏死,滋养细胞中度增生,部分细胞有分化不良。
  • 3型:肿瘤几乎全部为坏死组织和血块,肉眼需仔细才能见少数水泡,个别仅在显微镜下才能找到肿大的绒毛,滋养细胞高度增生并分化不良,形成上极似绒毛膜癌

临床表现

1.葡萄胎排出3-4周后阴道不规则出血。

2.妇检发现阴道转移结节、子宫增大、宫旁肿块、卵巢黄素囊肿持续存在。

3.子宫被瘤组织穿破,内出血征。

4.咯血、咳嗽、胸片可见转移结节,头痛、昏迷、偏瘫、抽搐。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辅助诊断方法进行判断,具体的诊断标准:

(一)有组织学诊断者,侵入子宫肌层或子宫外转称的切片中,可见到绒毛或绒毛的退变痕迹。

(二)无组织学检查者,葡萄胎清宫8周以后,hCG持续在正常水平以上;或定性试验阴性后又转为阳性;或hCG已降至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又出现升高,结合临床表现,时间在清宫后一年以内,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三)原发灶与转移灶诊断不一致时,如原发灶为绒癌而转移灶为侵蚀性葡萄胎,或反之,只要任何标本中有绒毛的结构,则本病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

预后

1、2型者预后较好,3型者常发展为绒毛膜癌,预后较差。

专家提示

恶性葡萄胎经过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以后仍有复发及发展到绒癌的可能,因此应劝告避孕、随访至少2年。 

参看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侵蚀性葡萄胎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侵蚀性葡萄胎》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