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花
多年生草本。茎肉质,高25-65cm,无毛。叶对生,2枚稍不等大;叶柄每对不等长,长0.5-7cm;叶片膜质,狭卵形或卵形,长4-11cm,宽1.6-4.8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在基部之上有浅锯齿或浅牙齿,钟乳体条形,在叶两面明显而密,在脉上也有;基出脉3条。雌雄异株;雄花序聚伞状,长达4cm;雄花直径约1.5mm,花被片4,雄蕊4,较花被片长,花药白色;雌花序较短而密,长在1.2cm以下;雌花花被片3,狭卵形,长约0.5mm,中间1枚较长,外面具钟乳体,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稍偏斜,淡黄色,表面有疣状点。花期7-9月,果期9-11月。常见的栽培变种有:密生冷水花(P. c. cv. Nana):枝叶密生,植株较矮小,不足20厘米。
目录
生长习性
冷水花比较耐寒,冬季室温不低于6℃不会受冻,14℃以上开始生长。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怕阳光曝晒,在疏荫环境下叶色白绿分明,节间短而紧凑,叶面透亮并有光泽。在全部蔽荫的环境下常常徒长,节间变长,茅秆柔软,容易倒伏,株形松散。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弱碱,较耐水湿,不耐旱。
园林用途
栽培供观赏,茎翠绿可爱,可做地被材料。耐阴,可作室内绿化材料。具吸收有毒物质的能力,适于在新装修房间内栽培。但应用不及同属观赏种花叶冷水花多。
栽培技术
冷水花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疏松肥沃的沙土,生长适宜15℃至25℃,冬季不可低于5℃。其具体管理:
一、光照管理冷水花是一种叶色很美的室内花卉,很耐阴,但更喜欢充足光照,且应避免强光直射。夏天花盆摆在北窗,冬天放到南窗。光线太暗,叶片颜色会淡化;阳光过强,叶片会遭灼伤。
二、肥水管理掌握湿润管理原则,盆土保持干而不裂,润而不湿为好。夏天,经常向叶面喷雾水可保持叶面清洁且具光泽。冬季叶面少喷水,否则叶面会出现黑色斑点,甚至发黑腐烂。生长期两周左右浇一次成或三七成氮素液肥促使植株健壮。秋后增施磷、钾肥壮茎秆、防倒伏。
三、繁殖多用扦插方法,春、秋两季均可进行。家庭量少多在5月份用茎秆顶端作扦穗,介质用河沙或蛭石,在适宜温度条件下(20℃至25℃),10天左右发根。当新芽伸长3厘米至5厘米后,用沙质土上盆。浇足定根水,转入正常管理。
一般采用扦插法繁殖,也可用分株繁殖。
1、扦插法繁殖:扦插在春、夏均可进行。夏季高温季节不适于扦插,冬季扦插则生长较慢。选取生长充实的枝条,剪取茎先端5~8厘米长作为插穗,保留先端的几片叶子,直接插入以蛭石或素砂为基质的沙床中,或扦插于泥炭和土混合的盆土中,入土深度不宜超过2厘米。置于半阴处,土温保持18~20℃,干燥时用喷壶喷水,约2~3周即可生根,1~2月后即可移植或上盆。
2、分株繁殖:冷水花的丛生性很强,可结合翻盆换土把整墩柱丛分成几份分别上盆,同时对老茎进行短截,保留茎干基部2~3节,成活后腋芽很快就可萌发而抽生新的侧枝。
水:喜湿润,夏季要保持盆土湿润,每天应给叶面喷雾和淋水,保持叶色鲜亮。
肥:4-9月,每半月施肥1次。
土:喜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可用壤土、河砂、腐叶土混合配制。
温:喜温暖,生长适温15-25℃。冬季室内越冬,温度在5℃左右。
光:较耐阴,忌烈日,喜散射光。
四、其他管理每年换盆一次。当老植株株形散乱,观赏价值降低时,即用扦插法繁殖幼苗更新,以提高观赏价值。同时,也可减少病虫危害。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容易遭蚜虫危害。在盆土长期泥泞时,根须常发生腐烂,故应注意合理控制水土。
观赏价值
冷水花是相当时兴的小型观叶植物,由于它们适应性强,容易繁殖,比较好养,株丛小巧素雅,叶色绿白分明,纹样美丽。陈设于书房、卧室,清雅宜人。也可悬吊于窗前,绿叶垂下,妩媚可爱。 花序自叶腋间抽生,花序梗淡褐色,半透明,顶生聚伞花序,无观赏价值。
常见品种
冷水花种类较多,叶片纹样美丽,是耐阴性强的一种室内观叶花卉。可用于室内盆栽和吊盆观赏,又是布置室内花园的地栽材料。
同属植物约有200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 其中花叶冷水花同样可作为室内吸收有毒物质的植物。
常见栽培的还有:
泡叶冷水花P.nummulariifolia,又称毛虾蟆草,为多年生草本。植株匍匐蔓延,分枝细而多,节处着地极易生根。叶圆形,淡绿色,叶表有泡状突起。花小,生于叶腋。雌雄异株。
皱叶冷水花P.mollis,又称虾蟆草、月面冷水花,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20-50cm。叶十字形对生,叶脉褐红色,叶面主色为黄绿色,叶面起波皱,美丽动人。花浅粉白色,伞形花序,花期春、夏。
银叶冷水花P.spruceana,又称银脉虾蟆草,直立性,易分枝。叶浓绿色,中央有一条美丽的银白色条斑,由叶基直达顶端,颇具观赏性。
药用价值
【药材名】冷水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冷水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notata C.H.Wrigh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400m的林下或沟旁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淡;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消肿散结;健脾和胃。主湿热黄疸;赤白带下;淋浊;尿血;小儿夏季热;疟母;消化不良;跌打损伤;外伤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妊娠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