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尾目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概述

原尾目(Protura,proturans)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的一目,是昆虫纲中最原始的一目。通称原尾虫。学名蚖。1907年由意大利昆虫学家F.西尔韦斯特里发现。

尹文英(1983年)在对无翅亚纲各目和其他节肢动物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对精子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后认为,原尾虫在节肢动物中应单独作为一个类群(原尾纲),其起源可能更早、更远,很可能与蛛形纲、综合纲、甲壳纲等具有共同的早期祖先。  

种属分布

世界各大陆均有发现,已知该目有54属,隶属于8科2亚目,已记录650余种。中国已报道160余种(尹文英 1999年)。红华蚖为中国代表种。  

形态特征

原尾目动物身体微细,长0.5~2.5毫米。淡白或黄色。头锥形,口器内颚式,无触角,无单眼复眼,具假眼一对和形状各异的下颚腺一对。生有许多感觉器,代替触角功用。前胸足长大,常向前伸举,跗节上生有形状不一的感觉刚毛数根至数十根不等。成虫腹部分12节。前3个腹节各有一对小型腹足(刺突),第一对腹足2节,第2~3对腹足2节或 1节,上生 1~5根刚毛。近腹部后端分别有雌性或雄性外生殖器,无尾须。  

生活史

原尾目动物胎后发育属增节变态,生活史一般分前幼期、第1幼期虫、第2期幼虫、若虫和成虫期。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在蚖科中,有的雄虫还多一个前成虫期。前幼期不活动,腹部9节,口器等发育不全;1龄若虫腹部仅9节,口器和腹足不发达;第2龄幼虫10节,第2龄若虫肛器和腹足发达,腹部仍为9节;第3龄若虫腹部10节;第4龄若虫腹部12节;第5龄为成虫期,其后再脱皮变为成虫。一年可发生多代,多以成虫越冬。  

生活习性

成虫、若虫行动缓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如土壤、泥炭、砖石下,树皮内或林地落叶层、树根、苔藓附近。一般分布在30厘米以内的表土层。食腐木、腐败有机质、菌类等。在未开发的森林土壤中,原尾虫的密度可达每立方米数百至数千只。每年出现一个或者春秋两季各出现一个高峰期。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原尾目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原尾目》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