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禾髎 (LI19)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口禾髎 (LI19,KouHeLiao)

Akupixlili19.jpg

主治

鼻塞,鼻衄,口埚,口噤。

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鼻出血,嗅觉减退,鼻息肉,咀嚼肌痉挛;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其它:腮腺炎。

别名

禾髎。

释名

禾,稻禾;髎,骨空。穴居上唇髭出如禾处,又当上颌骨尖牙窝部凹陷中,故名。为避免与“和髎”穴的汉语拼音相混淆,冠以“口”字,称“口禾髎”。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穴区内有眶下神深层有面神经颊支和上唇动脉分布。

功用

祛风清热,开窍。

配穴举例

配兑端、劳宫治衄血不止 (《针灸资生经》);配包仓、颊车、阳白、四白治口噤不开、口喎 (《腧穴学》)。

配兑端、劳宫,有活血止血作用,主治衄血不止。

配地仓、颊车、四白、阳白,有祛风活络作用,主治口歪,口禁不开,鼻塞。

操作

直刺0.3-0.5寸;不宜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鼻窒口僻,清涕出不可止,鼽衄有痈,禾髎主之。

《大成》: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息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不止。

别名

禾髎,长频,长髎,长颊。

穴义

大肠经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肠经体内经脉。

名解

口禾髎。禾,细长之物也。髎,孔隙也。口禾髎穴名意指大肠经体表经水由本穴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扶突穴与迎香穴二穴提供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冷降归于地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地部孔隙细长狭窄,如孔隙之状,故名口禾髎。禾髎、长频、长髎、长颊之名皆与口禾穴同。长指地部孔隙细长,频指气血的运行频频不断,颊通挟,皆为对穴内气血物质的运行或穴位的微观形态的描述。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

功能作用

导引大肠经的体表之液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

治法

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大肠经体表经脉的终结点在迎香穴,而其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交接点则在口禾髎穴。

位置

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与水沟穴相平处。当水沟旁5分,上颌骨尖牙窝部。

《针灸甲乙经》:“在直鼻孔3下,侠水沟傍五分。”

功效

开关通窍。

主治

古代记述:鼻疮、息肉、鼻塞、鼻衄、鼻清涕、口噤不开、鼻窒口噼、尸厥。

近人报道:鼻炎、面神经麻痹。

方例

衄血:上星、禾髎。

口歪:禾髎、地仓。

刺灸法

浅刺0.2~0.3寸。不灸。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LI19)&m=0 口禾髎 (LI19)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LI19)&m=0 《口禾髎 (LI19)》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