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济柱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史济柱(1918年-),男,汉族,浙江余姚人。出身于中医世家,随祖父史腾蛟学医,家学渊源,深得真传,1940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特别对于骨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脓胸、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胰腺炎等有独特经验。

治疗骨关节结核经验

骨关节结核老中医经验史济柱

史济柱主任医师是上海市名老中医之,他年已八十,积累了数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他精湛的医技治愈了大量病人,尤其在治疗骨关节结核方面,更是疗效显著。有幸师从史老2年, 学习其治疗方法,得其教诲,受益非浅,现将史老治疗骨关节结核的经验作一介绍。

骨关节结核是发生于骨与关节间的结核性化脓性疾病,因其成脓之后,可流窜到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空隙处形成脓肿,破损后脓液稀薄如痰,夹有豆腐花样物质,形成漏管后,迁延不愈,易损坏筋骨,轻者致残,重则危及生命,而且治愈率低,预后较差。此病中医称为流痰。流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肾亏髓空,儿童多为先天不足,骨髓不充;成人则多由后天失调,肾精亏损,以至骨骼空虚。另一方面是由于痰浊凝聚,风寒侵袭而致血脉被阻,痨毒阴邪深入关节之间而成。史老治疗人主要以下从四个方面着手。

1.扶正药物的运用

1.1补肾药物的运用

流痰的生成最根本的原因是肾亏髓空。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的生长、发育、修复均有赖于肾脏精气的滋养和肾阳的温煦、推动。所以史老在治疗骨关节结核时,最注重补益肝肾,以促进骨髓的充盛和骨质的修复。常用药有熟地、川断、补骨脂、骨碎补、牛膝、鹿角类药、杜仲、功劳叶、龟版,其中最常用的为鹿角类药、补骨脂、骨碎补。流痰的形成是外因风寒湿邪乘隙而入,寒痰阻于筋骨关节之间而成。此几味药均为大温之药,都具有温补肾阳之功,常用于虚寒疮疡之症。如患者舌质偏红,则不用鹿角类药物,以免伤阴。肾阳虚者常用鹿角类药、肉桂、菟丝子、桂枝、补骨脂、骨碎补。如出现阴虚火旺之症,史老常选用熟地、山萸肉、天麦冬、龟版、鳖甲之类药物。

1.2补益气血药物的应用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流痰生成的病因之一即气血不和,而使风寒湿痰之邪乘隙而入。因此,气血旺盛则不易受邪致病,而且疮疡也易于起发,破溃,易于生肌长肉,促进愈合。况且此病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日久耗伤气血,脓血泄后,气血更伤。所以说:“气血是疮疡之本”。史老在治疗流痰溃后很注意气血的调养,给予大剂量的黄芪、党参、当归、黄精等补养气血。由于长期服用中药,史老也很注意顾护胃气,在处方中酌情的给予健脾和胃药,如:白术、茯苓、佛手、陈皮,使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食欲旺盛,口味正常,有充足的食物营养全身,促进伤口愈合。

2.清热解毒药的应用

此病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是结核杆菌侵犯骨关节间所致,而中医认为是感受外邪所致。因此,史老在治疗流痰的过程中,始终有葎草和泽漆两味药。史老认为此两味药物有抗结核作用。其中葎草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清虚热利尿的作用。现代医学药理报道葎草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泽漆性微寒,有清热利尿,化痰散结之功,常用于瘰疬结核与肺结核的治疗,史老将此药引申到流痰的治疗,两味药的用量均为30g。

3.祛痰化湿药的应用

由于本病的形成原因之一是寒痰注于筋骨关节之间,因此化湿祛痰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史老常选用白芥子、白芷、胆星、白僵蚕、米仁、茯苓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白芷和白芥子。白芷性温,有消肿排脓,化湿止痛之功,白芷治疗疮疡,初起能消散,溃后能排脓,是外科的一味常用药。白芥子性温,具有祛痰散结消肿之功,治疗痰注肢体、流注、阴疽等症,两药均为辛温之药,对于寒痰具有良功。

4.外用药物的使用

因前来就诊的患者,多是脓肿已溃,并已形成漏管,所以史老给予白降丹化痰拔毒,轻者用红升丹或黄升丹祛腐,或做成药线插入漏管,再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应用五五丹七三丹、八二丹等抹疮口以拔毒生肌,待脓将尽时用生肌散外抹或玉红膏外搽,以生肌敛口。==人物简介==

史济柱任北站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学会理事及外科学委会副主委, 上海市卫生局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上海市中医药杂志》及《中医年鉴》编委,上海市闸北区科协副主席及医学会副理事长,退休后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会顾问,上海市中医医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北站医院顾问,上海市闸北区中医院名誉院长,1979、1981年二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4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1年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1995年上海市卫生局评为“上海市名中医”,1997上海市闸北区政府授予“卫生工作突出贡献奖”。是上海市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六年,擅内外科,早年熟读《内经》、《伤寒》、《金匮》等经文,而又广泛涉猎历代名家著作,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既承祖传外科经验,又对内科疑难杂症悉心钻研,治学务求广博,而致力于专攻,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从临床实践对“五体痹”“五脏痹的认识”》一文,阐发了《内经》痹论奥旨,探讨了“五体痹”“五脏痹”和现代医学风湿病及一些结缔组织病的关系,在1996年首届国际中医风湿病学术研究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同年选入大型国际交流系列丛书《世界优秀医学论文选要大全》(中华卷),“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医话”及“筋骨痹的用药心得”分别被收入和《当代名医临床精华》史济柱精于辨证,善用经方,旨谓:“临证处方务须辨证审因,胆大心细,医操人生命,非同儿戏”,认为经方药简效宏,若辨证正确,奏效迅速。==个人荣誉==

为了建立北站医院中医病房,史济柱曾经立下汗马功劳,62年通过市肝硬化腹水疗效的交流,使该病房成为上海市中医学会内科学委会研究肝硬化腹水的学术活动基地,由当年该会学委会委员,名医夏仲芳夏理彬、姜春华、张耀卿等每月一次来院参加学术讨论,1985年中医病房光荣被评为“上海市集体劳动模范”,市卫生局中医处曾在该院召开综合性医院中医病房工作现场会议,交流介绍经验。为了弘扬祖国医学,使后继有人,不辞辛苦带教和培养了中医和西学中医师数百名,史济柱还奔走于市驻沪部队医疗机构西学中班进行讲课。史济柱先后被推选为上海市闸北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委员、政协常委、人大常委、上海市第七、八届人民代表等。==科研成果==

《中医内外结合治疗各种原因瘘管72例疗效分析》在1987年中医国际学术会议专题交流基础上,1996年获得《世界传统医学突出贡献国际优秀成果金杯奖》。==学术观点== 一、史济柱讲治外疡重整体,治病求本。 史济柱医术精湛,学验俱富,平素推崇清代医学徐灵胎既精通内科杂症, 又擅治外科难症,故临证不避内外,通治两科,认为形之于外,必根于内,治外而不求之于内,是舍本逐末,外科专家陈实功亦曾说:“痈疽虽属外科,用药即同内伤。”因此强调要做到精于内而专于外,认为二者结合有利于疮疡和疾病的诊治,故每以汤药为主,结合外治,外疡病人经其处治莫不见效,如郑姓8岁男孩,患左下颔骨髓炎,局部肿胀,左颔下瘘口脓脂外渗,屡治未效,X线摄片提示:左下颔骨骨体破坏,伴有0.7×1cm死骨二块,实因惧手术,请史老诊治,投以生黄芪、潞党参、大熟地、升翘、白、生甘草等扶正败毒之剂内服,外掺推骨散,治疗2,先后排出死骨二块,瘘口随之而愈。

史济柱对骨与关节结核的治疗积有丰富经验,骨结核中医称之为流痰,但流痰只是局部的表现,实际上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故又称之为骨痨,其辨证必须局部结合整体,治疗时多以益肾温经为主,兼顾脾胃的方法,常重用大熟地、角胶之属益肾壮骨,补精填髓,为扶正气,而培其本,以治其根,使肾充骨密易于化痰败毒,消瘀散结。在阳和汤基础上自创骨痨汤、痨起瘫汤,与外用的消散膏、等结合应用,疗效满意。如何××,女,39岁,上海手表厂职工患胸腰椎结核,于1996年7月至97年5月期间,在医院住院进行病灶清除 融合术及用利福平、异烟肼等抗痨治疗,好转后出院,但冷脓疡连续发生,再次住院冷脓疡切开排脓后瘘管形成,胸椎外凸畸形,于1997年5月中旬来市中医院专家门诊就诊,诊得患者第11、12胸椎部椎骨明显外凸,外院X线片显示胸10、11、12、腰1,骨质破坏,左髋外侧瘘口脓水清稀,形容消瘦,胃纳不振,脉濡,舌质淡,舌苔薄腻,辨证为痨毒深入,骨骼受损,肾督二亏,脾胃失运,与骨痨汤为主随证加减内服,外用黄连纱条等换药,经治9个月11天瘘口收敛,体力恢复正常,X线复查病灶稳定,胸椎外凸畸型略有改善,血沉在正常范围,继续康复治疗,随访一年多,情况良好。

史济柱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传统经典教导,证之临床确有其深刻意义,特别是一些疑难重症,更须重视脾肾先后天之本,古人比之如水之有源,树之有根,澄其源则流自清,灌其根而枝乃茂,治病而重视脾肾有同样的意义。数十年来对于一些疑难重症,如脓胸、肝硬化腹水、骨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髓空洞症等,都是在治病求本的思想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无湿不成痹,湿去痹自通。 “无湿不成痹”是史济柱数十年来从临床实践中的心得,认为湿为粘腻重浊阴邪,其性着而难移,无论内外各种疾病,凡与湿有关者,每多缠绵难愈,一些顽固痹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脊柱炎等,常缠绵多年未愈者,与湿关系很大,虽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湿实为主,风寒风热无湿不成痹,风寒热可以速去,但湿很难快除,《内经》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湿与风寒相结,走窜全身,涩滞筋骨关节,酸痛重着难忍,蕴而化热,或感风热湿,使关节红肿疼痛。《金匮》“湿病篇”云:“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是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从上段文字来看,由于湿的原因,可以单独命名为湿痹,其他如麻黄加术汤的治疗寒湿,麻杏苡甘汤的治疗风湿,防己黄芪汤及桂枝附子汤的治疗风湿表虚和表阳虚,白术附子汤的治疗风湿里阳虚,都是以湿为主的,故治痹要重视治湿,湿去风寒自除。但湿有内湿外湿之分,内湿为脾虚失运,水湿内停引起,外湿则是外感六淫之湿引起,多由阴雨或潮湿所致,而内湿外湿可相互影响,如脾虚失运内湿盛的人易感外湿,感受外湿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治湿之法甚多,如健脾、宣肺、温肾、发汗、利小便等,但脾的运化是基本的。脾失健运易使水湿内停,外湿也就易侵,尤在泾云:土德不及,湿动于中,气化不速,湿侵于外,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水湿有所归。

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经验

胸腰椎结核在脊柱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病变出现寒性脓肿(以后称脓肿)压迫椎管内脊髓或胸、腰神经根时并发截瘫。沪上名医史济柱用中医补肾化痰方法消除脓肿,防止截瘫并发,有很丰富的经验。

1.病因病机,肾虚寒痰内蕴化热成脓中医对本病称为流痰、龟版痰、穿骨流疽等,属于“骨疽”“虚损”范围,肾气虚弱,或外受损伤诱发该病,多发于青壮年。此乃肾水耗损,骨骼失于滋养,阴寒之邪乘虚而入,久之化痰,痰浊凝聚隧道骨缝,使气血流行不畅,痰浊内蕴,暗耗肾气,肾阳虚弱,难以温化痰浊,日久化热,热则肉腐,肉腐化脓,骨质日益侵蚀破坏,正气虚弱则正不胜邪。邪盛深及正元,如此循环终致虚证,故病变中见虚实挟杂,但以虚证为本,实证为标的病症。

2.治疗原则,补肾化痰,扶正败毒本病属虚,病在骨,宜扶正补肾,寒痰内蕴阻络,宜温化寒痰败毒,自拟“骨痨汤”主治,由熟地、补骨脂、骨碎补、生黄芪、全当归、黄精(各)15g皂角刺、川芎、生甘草(各)10g葎草、泽漆(各)30g组成。综合此方具有补肾扶正,化痰败毒之功。根据临床出现肾阴、肾阳偏衰之候,以骨痨汤加减,肾阴虚者加龟版、生地;潮红明显加知母;肾阳虚者加鹿角胶(或霜或片)、附子、肉桂等;脓肿未溃者重用黄精、皂角刺;脓肿溃破者外用八二丹、五五丹药线插入引脓液外流,促进伤口闭合。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史济柱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史济柱》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