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仪洛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仪洛,(18世纪中叶),字遵程,浙江海盐人。 吴仪洛幼业儒,后弃儒学医,披览家藏医书,研究医学,立志以医术济世,曾游湖北、广东、河北、河南等地,并留四明(今宁波)五载,入天一阁苦读医籍,学业益精,后归里业医,资贫拯危,名噪一时。著有《成方切用》12卷(1761年)、《本草从新》18卷(1757年)、《伤寒分经》10卷(1766年)等,对后世影响较大。另有《四诊须详》、《女科宜今》、《一源必彻》等书,已佚。

吴氏治学以切于临床实用为宗旨,其著《成方切用》,即根据“方有宜古不宜今者”和“医贵通变,药在合宜”的观点,综合《医方考》与《医方集解》两书内容,进行删改补充,收集古今成方1300余首,分为24门,每方依次叙述适应证候、组成药物与加减法、方义及附方。吴氏认为汪昂之《本草备要》存在弊漏之处,故对《本草备要》重新修订,保留其中半数内容,半数作增改,并补充了一些《本草纲目》所未收载的药物,选药以实用为宗旨,凡订正的内容均系临床实践总结所得,药味增减亦以临床实用为依据,对“有名无用之药”,俱予删除。吴氏重视《内经》有关气味理论,并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认为气味有厚薄,寒热有偏胜,禀质不同,其功亦异。对具体药物而言,气味阴阳并非孤立,必须合而视之。在用药法象方面,吴氏根据五色入五脏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学术见解,提出以形、色、性、味来区分用药。吴氏认为药性具有升降之能,实由其气味参合而定。他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作用的总结归纳,为药物功效与临床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对药物真伪的鉴别、药物功效的辨异以及加工炮制方法等,吴氏均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吴氏对喻昌《尚论篇》推崇备至,故其著《伤寒分经》,基本采用了喻昌《尚论篇》的编次和注释。对喻氏不够详尽和欠妥之处,则稍加更易,除承袭喻说而外,无甚发明,只是在条文中略衬细注,就其义而疏明联贯。吴仪洛对本草、方剂及伤寒之研究,均以切于临床实用为宗旨,他重视实用,不尚浮华的思想,值得后人借鉴。另著有《一源必彻》、《四诊须详》、《杂症条律》、《女科宜今》及《周易注》、《春秋传义》、等,然皆多散佚。

古籍原文

临证医案

代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