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衡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康衡(1932~2017),男,四川省中医院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50余年,潜心于急重症、疑难症及新病种的防治,近20年尤其对温热病、难治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独特的经验。

对难治性肾病,总结出水毒交攻、痰瘀互结、及精竭阳衰三大主要难点,提出难治性肾病“消痰软坚”、“化瘀通络”的治则新思路。难治性肾病病变初期“水毒交攻”以上焦湿热为主,立“利肾口服液”;水湿内盛,形成痰浊,导致难治性肾病“痰瘀互结”,拟化痰软坚胶囊;后期大量丢失尿蛋白,责之于“肾气不足,精关不固,闭藏失职,致精气外泄”,精竭阳衰,元阳不足者拟定“肾Ⅱ方”,精血匮竭,立“益气养血、填精补髓”治法,制肾Ⅲ方。

将紫癜性肾炎归纳为风邪内扰,胃经湿热及湿毒内蕴三大类型,以中药泻黄散、丹参饮、消风散三大经方为基础方。提出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以湿热毒为多,病位以脾胃为主,病机以脾胃湿热、络伤血溢、血溢瘀滞、气滞血瘀为主要病理环节的新见解。强调病初多以风热内扰为先,治疗以疏风清热、散瘀止血为主。对于胃经湿热型,先生注重脾胃调理,施以泻黄散,泻热利湿。湿毒内蕴,郁而化热,伤阴耗气,则瘀血加重,血稠呈高凝黏滞状,邪瘀互结,病沉痼郁结难愈,宜破宜攻,软坚散结,搜剔通络。

认为慢性肾衰的治疗首重防延,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最佳时期应在慢性肾衰代偿前期及代偿期,应及时抓住本病实质脾肾阳虚,予以补益脾肾,调和阴阳,阻断或延缓病程,改善临床症状,达到提高生命质量治疗的目的。慢性肾衰进入终末期,中药可针对慢性肾衰虚、瘀、湿、逆的病理特点,予以辅助治疗,必须方简量适,以免增加肾脏排泄负担。在代偿期到尿毒症前期,以中医化瘀解毒为基础,争取延缓或阻止慢性肾衰病程进展。

认为慢性肾衰发病机理为肺失宣化、脾失升降,肾失开合,终及三脏衰败,三焦腑气不通,秽浊之气蒸腾,病理特点为虚、瘀、湿、逆,其本质是肾的精气不足。治疗总则以益肾为主,运脾为辅,利肺为佐,卑使三焦水道通调。常用方以地黄丸类方为基础加减,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如脾肾阳虚,兼湿浊中阻者,治当温补脾肾,化湿降逆,方用真武汤加减;脾肾阳虚,兼腑气不通者,治当温阳导滞,扶正祛邪,方用温脾汤加减;脾肾衰败,兼溺毒内滞,治以行气导滞,泄浊解毒,方用木香槟榔丸加减等。归结出治疗慢性肾衰四十字心得:“先期重防,杜微防渐;临期重保,移曲抱薪;届期重延,亡羊补牢;终期重透,江舟塞漏;竭期重植,移山填海。”

外感热病推崇“寒温结合”, 提出外感热病治疗的二大途径,一为除因(阻断扭转)疗法,一为调整(利导顺势)疗法,将辨证概念衍化为三期七纲,即初期(卫分)、极期(气分、津分、营分、血分)、末期(精分、神分)。

临证验案

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