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肿块
肾癌carcinoma of kidney又称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级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侧病变占1%~2%。
巨检:肿瘤外观为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有一层纤维包摸;血供丰富,血管怒张,有充血及出血区。肿瘤的颜色与血管多少、癌细胞内脂质含量以及出血、坏死等因素有关,一般说来,生长活跃区为白色,透明细胞呈黄色,颗料细胞或未分化细胞呈灰白色。暗红色或红色部位分别为陈旧或新鲜出血区,常有囊性变、中心坏死、血肿或不规则钙化灶。
显微镜检查:癌细胞类型主要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其中以透明细胞癌为常见。透明细胞癌体积大,边缘清晰,呈多角形,核小而均匀、染色深;细胞质量多呈透明色。细胞常排列成片状、乳头状或管状。颗粒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态,暗色;细胞质内充满细小的颗粒,胞质量少;核略深染。还有一种恶性程度更高的肾癌,其细胞呈梭形,核较大或大少不一,有较多的核分裂象,呈肉瘤样结构,称为未分化癌。
囊性肿块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为肾偶发癌,病理分期分级低,预后与肿瘤大小无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手术可采用肾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摘除术。
囊性肿块的原因
①肿瘤呈囊性生长:肾细胞癌起源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其中一些以囊性形式生长,逐渐形成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多房性肿块,囊内有含量不等的新鲜血液,肿瘤常有假包膜。
②肾癌中心供血不足,出血和坏死形成假囊肿。“囊肿”壁厚且极不规则,多为单房。
③肾癌起源于囊肿壁上的上皮细胞,结节常位于囊肿的基底部。
④肾癌引起肾小管或肾小动脉阻塞导致囊肿形成。当囊肿增大时,肿瘤嵌入到囊肿内,此型少见。
囊性肿块的诊断
(1)囊壁改变:囊壁增厚,且不均匀,不规则,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分隔及结节的早期强化。
(2)钙化:囊壁及分隔钙化明显,呈斑点状、线条状或壳状。钙化量及形态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很重要,良性钙化多呈线型,量少,薄且细。
(3)分隔:囊性肾癌的分隔常见,且粗细不匀,>1mm,与囊壁交界处呈结节状增厚。
(4)囊液:囊性肾癌的囊内密度不均匀,即囊液混浊,可出现碎屑,絮状物及大块状凝血块。
(5)病变与正常肾实质的分界:囊性肾癌病变与邻近肾实质边界不清,这与肿瘤缺乏包膜且呈浸润性生长有关。
(6)囊性病变的大小:囊性肾癌病变常较大,较大的病变常有较多的恶性征象,当囊性病变较小时,恶性征象少或不明显,诊断很困难。
囊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肾脓肿、肾囊肿、其他类型肾癌、多囊肾等囊性病变相鉴别。
1 肾脓肿的低密度病灶,增强后为均匀环形强化,脓肿壁厚薄均匀,内壁光滑无壁结节,囊内容物均一无悬浮物,病灶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带,肾周多伴感染,肾轮廓模糊,结合临床鉴别亦较容易。
2 典型囊肿壁薄光滑无强化,其内为水样密度与囊性肾癌鉴别不难,但由于部分复杂囊肿可缓慢演变,故肾囊肿的定期随访十分重要。当囊肿壁增厚或不规则;囊壁出现实性成分,并有强化;囊肿周围出现软组织影时应警惕恶性可能。另外,仔细观察囊肿内分隔形态,有无悬浮物,钙化灶位置也有助于定性诊断。
3 普通型肾透明细胞癌伴囊性变由于二者预后具有明显差异,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4 多房性囊性肾瘤是由间胚叶组织发展而来的错构瘤,切面也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囊液性质与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相似,但其背覆上皮为高柱或扁平上皮,囊腔内有纤维细胞、平滑肌及幼稚间胚叶组织。
5 成人型多囊肾病变常为双侧,肾脏体积明显变大,被覆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囊腔间有压迫萎缩的肾实质,常伴有继发感染。
囊性肾癌的CT表现包括:
(1)囊壁改变:囊壁增厚,且不均匀,不规则,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分隔及结节的早期强化。
(2)钙化:囊壁及分隔钙化明显,呈斑点状、线条状或壳状。钙化量及形态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很重要,良性钙化多呈线型,量少,薄且细。
(3)分隔:囊性肾癌的分隔常见,且粗细不匀,>1mm,与囊壁交界处呈结节状增厚。
(4)囊液:囊性肾癌的囊内密度不均匀,即囊液混浊,可出现碎屑,絮状物及大块状凝血块。
(5)病变与正常肾实质的分界:囊性肾癌病变与邻近肾实质边界不清,这与肿瘤缺乏包膜且呈浸润性生长有关。
(6)囊性病变的大小:囊性肾癌病变常较大,较大的病变常有较多的恶性征象,当囊性病变较小时,恶性征象少或不明显,诊断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