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敦 (LR1)
大敦 (LR1,DaDun) 井穴
目录
主治
疝气,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阴挺,癫痫。
生殖系统疾病:疝气,少腹痛,睾丸炎,阴茎痛,精索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脱垂。
神经系统疾病:脑血后遗症,癫痫嗜睡。
消化系统疾病:胃脘痛,便秘。
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冠心病。
其他疾病:糖尿病。
释名
敦,厚的意思。大而厚。意指大趾末节的形状,似同圆盖之敦器(古代盛黍稷的青铜器,上下合成圆球形)。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足大趾外侧端,趾甲角旁0.1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穴区内有趾背神经和趾背动脉分布。
功用
回阳救逆,调经通淋。
配穴举例
配太冲、气海、地机治疝气;配隐白 (灸)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配百会、三阴交、照海治子宫脱垂 (《腧穴学》)。
配太冲、气海、地机,有疏肝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气。
配隐白,直接艾炷灸,有补益肝脾,调理冲任的作用,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配百会、三阴交、照海,有调补肝肾,益气固脱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
操作
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卒心痛,汗出。
《千金方》:主目不视,太息。又主卒疝暴痛,阴跳上入腹,寒疝阴挺出偏大肿脐腹中。
《千金翼》:狂走癫厥如死人,灸足大敦九壮。
《铜人》:治卒疝,小便数,遗溺,阴头中痛……妇人血崩不止。
现代研究
(1)有报道表明,针刺大敦穴对8例手法复位失败的嵌顿性疝均获显效。还有报道表明,针大敦配太冲、气海、曲泉、归来等穴治疗急性睾丸炎有较显著疗效。 (2)据报道,针大敦穴可加强神门穴的降压作用。 (3)针大敦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加强,是治疗肠梗阻的有效穴。
别名
水泉,大训,大顺。
穴义
体内肝经的温热水液由本穴外输体表。
名解
1)大敦。大敦,即大树敦也,在此意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外输的温热水液,而本穴又为肝经之穴,时值为春,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后蒸升扩散,表现出春天气息的生发特性,如大树敦在春天生发新枝一般,故名大敦。2)水泉。水,水液也。泉,源源不断之意。水泉名意指体内的肝经水液源源不断地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来自肝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水液,肝经与胆经相似,其运行的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由体内外输体表的气血物质亦为风气冷缩后的地部水液,此冷降之液量不大,但却源源不断地由体内外输体表,如细小的水泉外涌一般,故名水泉。3)大训。大,多也,大也。顺,趋向同一方向也。大顺名意指体内肝经外出体表的水液全部气化后向天部而行。理同大敦名解。大训名意与大顺同。4)肝经井穴。井,地陪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肝经相连通,为体内肝经气血的外出之处,故为肝经井穴。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的外出水液,水液外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水湿滞重所升天部层次也不高,只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温态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吸热蒸升并循肝经传于行间穴。
功能作用
生发风气。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位置
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1分处。
《灵枢•本输》:“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针灸甲乙经》作“去爪甲如韭叶及三毛中”;《针经摘英集》:“在足大指外侧端”;即足大趾趾甲廓外侧角后旁1分凹陷处。《针灸集成》:“足大指爪甲根后四分,节前”则定于足大趾趾背,当趾甲根与趾关节之间,接近丛毛(三毛)处。如作灸治,可从此说。
功效
疏肝治疝,理血,清神。
主治
古代记述:昏厥,卒疝暴痛、脐腹痛、腹胀,小腹中热、石淋、尿血、小便难、遗尿、遗精、阴肿痛、囊缩,阴挺、崩漏,胁下若满,眩冒、善寐、目不欲视、卒心痛、太息、哕噫、大便秘结、癫狂、痫、小儿惊风、痉、手足拘急、足肿。
近人报道: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腹股沟斜疝、阴囊鞘膜积液、精索静脉曲张、附睾睾丸炎、滞产。
方例
寒疝:大敦、照海。
小肠气痛:长强、大敦。
坚痃疝气:期门、大敦。
七疝:太冲、大敦。
五淋不得尿:大敦、气门。
小便赤如血:关元、大敦。
滞产:大敦、至阴。
疝:灸大敦、三阴交。
小肠气:气海、归来、大敦。
刺灸法
浅刺0.2~0.3寸或点刺出血。常用艾条温灸5~10分钟或隔饼灸3~5壮。《类经图翼》:“孕妇产前产后皆不宜灸。”
其它
井(木)穴。《灵枢•根结》:“厥阴根于大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