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 (SP2)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都 (SP2,DaDu) 荥穴

Akupixspsp2.jpg

主治

腹胀,胃痛,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热病汗不出,体重肢肿,心痛,心烦。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痉挛,腹胀腹痛,急慢性肠炎;

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小儿抽搐,足趾痛。

释名

都,都会。穴当大趾本节隆起处,故名。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 (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穴区内有足底内侧神经皮支和足底内侧动脉分布。

功用

泄热止痛,健脾和中。

配穴举例

配商丘、阴陵泉治脾虚腹泻 (《腧穴学》);配经渠治热病无汗 (《百症赋》)。

配商丘、阴陵泉,有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脾虚腹泻。

配经渠,有解热发汗的作用,主治热病汗不出。

操作

直刺0.3~0.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热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暴泻,心痛腹胀,心尤痛甚,此胃心痛也;风逆暴,四肢肿,湿则唏然寒,饥则烦心,饱则眩;大都主之;疟不知所苦,大都主之。

《肘后方》:卒霍乱,下利不止。

《千金方》:后闭不通;目眩;目系急,目上插。

别名

太都。

穴义

脾经的生发之气在此聚集。

名解

1)大都。大,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也。都,都市也,物质的集散之所也。大都名意指脾经的气血物质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生发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都市之物质聚散也,故名大都。太都名意与大都同,太,通大。2)脾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脾土生发之气,富含水湿,至本穴后部分水湿之气散热冷降归地,所降之水也小,故为脾经荥穴。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气化之气,至本穴后为散热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上炎于天,体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本穴属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水湿云气聚集本穴后以横行的风气传向太白穴。

功能作用

散发脾热。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位置

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灵枢•本输》:“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医学纲目》疑“后”字当作“前”。《肘后备急方》:“足大指本节内侧寸(赤)白肉际”;《针灸集成》:“在大指内侧第二节后,本节前,骨缝白肉际陷中。”

功效

健脾,化湿,止泻。

主治

古代记述:热病汗不出且厥,手足清,暴泄,腹胀胸满,胃心痛,食不化,呕逆,大便难,诸下利,腰痛,身重骨痛,疟不知所苦,风逆,暴四肢肿,湿则唏然寒,饥则烦心,饱则眩,卒得中风。

方例

胃心痛:大都、太白。

诸下利:大都、商丘、阴陵泉。

热病汗不出:大都、经渠。

暴泄:大都,昆仑、期门、阴陵泉、中脘。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其它

荥(火)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SP2)&m=0 大都 (SP2)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SP2)&m=0 《大都 (SP2)》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