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容 (SI17)
来自中医百科
天容 (SI17,TianRong)
主治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肿痛。
五官科系统疾病:咽喉炎,扁桃体炎,耳聋,耳鸣;
其它:甲状腺肿大,哮喘,胸膜炎,齿龈炎,癔病,颈项部扭伤等。
释名
天,指上部;容,容纳,指咽喉部能“容”物。穴居颈部近咽喉处,故名。
出处
《灵枢•本输》。
定位
在下颌角后,胸锁乳突肌前缘陷中。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二腹肌后腹;穴区内有耳大神经和颈外静脉属支,深层有面神经肌支、耳后动脉和枕动脉分布,并有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干经过,故不宜深刺。
功用
清热利咽,消肿降逆。
配穴举例
配听宫、中渚治耳鸣、耳聋;配鱼际、少商治咽喉肿痛、扁桃腺炎、颊肿 (《腧穴学》);配合谷、翳风治腮腺炎 (《实用针灸学》)。
配鱼际、少商,有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颊肿。
配听宫、中渚,有通窍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配天突、天井,有理气活血散瘀的作用,主治瘿气,瘰疬。
操作
直刺0.5-1.0寸;可灸。
文献摘要
《铜人》:治喉痹寒热,咽中如鲠。
《大成》:主瘿颈项痈。
《图翼》:治齿噤,耳鸣耳聋。
穴义
小肠经气血在此云集汇合。
名解
天,天部也。容,容纳、包容也。天容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本穴云集汇合。本穴物质为天窗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湿热之气散热冷却化为天部的云状气态物并聚集于穴内,如被本穴包容一般,故名天容。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循小肠经散热冷降交于颧髎穴。
功能作用
传递水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热则泻之。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SI17)&m=0 《天容 (SI17)》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