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 (ST25)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枢 (ST25,TianShu)大肠募穴

Akupixstst25.jpg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

消化系统疾病: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痢疾,便秘,胆囊炎,肝炎;

妇产科系统疾病:痛经,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其它:肾炎。

别名

长溪、谷门。

释名

清代《厘正按摩要术》:“人身之有脐,犹天之有北辰也,故名曰天枢。”穴近脐,故名。因其位于上下腹之间,当全身上下之半。《素问•至真要大论》:“身半以上……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气主之……。半,所谓天枢也。”《类经》张景岳注:“枢,枢机也。居阴阳升降之中是为天枢。”《循经考穴编》:“天枢正当天地交合之际,其分清理浊之司可知矣。”故有转运中、下焦气机的作用。别名长溪、谷门(《针灸甲乙经》)是从肉之会合(腹直肌部)和水谷(饮食物)之门户而得名。

出处

《灵枢•骨度》。

定位

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2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壁;穴区内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腹壁浅静脉,深层有肋间神经、肋间动脉和腹壁下动脉分布。

功用

调中和胃,理气健脾。

配穴举例

配水泉治月经不调 (《百症赋》);配支沟治呕吐、霍乱 (《针灸资生经》);配内庭、厉兑治消化不良、不嗜饮食 (《针灸资生经》);配上巨虚治细菌性痢疾;配足三里治腹泻;配上巨虚、阑尾穴治肠痈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腧穴学》)。

配上巨虚,有解毒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配足三里,有和中止泻的作用,主治小儿腹泻。

配上巨虚、阑尾穴,有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急性阑尾炎。

配大肠俞、足三里,有温通气机,调理肠腑的作用,主治肠炎。

配中极、三阴交、太冲,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操作

直刺0.8-1.2寸;可灸。

文献摘要

《千金方》:小便不利……灸天枢百壮。天枢,主疟振寒,热盛狂言。天枢,主冬月重感于寒则泄,当脐痛,肠胃间游气切痛。

《大成》:妇人女子癥瘕,血结成块,漏下赤白,月事不时。

现代研究

(1)针刺天枢穴对肠道功能有调整作用。电针急性痢疾患者的天枢穴,在针后3分钟内即有肠鸣音的显著变化,15-30分钟后肠鸣音明显降低,停针后又恢复到针前水平。这与临床报道针刺天枢对急慢性肠炎、菌痢泄泻、便秘等疾病均有减轻症状、加快康复的治疗作用相吻合。还有报道表明,用1%普鲁卡因在天枢穴作穴位注射,配合胃肠减压、补液等,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止痛快,住院天数少,疗效好。 (2)针天枢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实验表明,针“天枢”、“内关”、“足三里”穴,可使动物实验性菌痢模型体内抗体生成加快,较对照组提前4天产生抗体,其效价也较对照组提高2倍,且抗体维持时间延长。在菌痢病人身上针天枢、上巨虚,也见到血清补体结合含量的增高和免疫球蛋白 (IGC、IGA、IgM)不同程度的增高,以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 (3)有报道指出,天枢穴针刺与艾灸对子宫颈癌病人产生不同作用,在针天枢穴的127次治疗中,有111例次日发生血崩现象,但艾灸天枢穴的197次治疗中,只有3例次日发生血崩。

别名

长溪,谷门,长谷,循际,谷明,补元,循元。

穴义

募集气血上输大肠经。

名解

1)天枢。天星名,即天枢星,为北斗星的北斗一,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右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天枢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太乙、滑肉门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胃经上、下两部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次的大肠经,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故名天枢。2)长溪、长谷。长,源源不断也。溪,水流的路径也。谷,狭谷也。长溪、长谷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向外输出源源不断。本穴物质由胃经上下二部汇聚而成,其气强盛,源源不断地输往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3)谷门、谷明。谷,胃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明,可见之物也,指本穴气血强盛,外输气态物为可见之物。谷门、谷明名意指胃气由本穴源源不断地输送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4)循际、循元。循,循气血运行的固有道路运行也。际,际会也。元,本元也。循际、循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循气血物质的固有通路外输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5)补元。补,充补也。元,本元也。补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为人体后天之气的充补之元。人体之气分为多种,有元气、宗气、神气等等。元气为先天之气,也就是肾气,它与生俱来,不可改变。元气为人的先天之本,它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而不断消耗,但元气的消耗随人体后天之气的盛衰而改变,后天之气盛则元气消耗慢,后天之气衰则元气消耗快。同理,补充了人的后天之气也就是间接地补充了人的元气,本穴输出的强盛之气即是有补充强化人体后天之气的功用,故名为补元。6)大肠经募穴。因本穴气血强盛,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特性相符,向外传输是输入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为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故为大肠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浊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

水湿浊气由本穴交于大肠经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

募集大肠经的气血物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位置

腹中部,脐中旁2寸,腹直肌中。

《针灸甲乙经》:“侠脐两旁各二寸,陷者中”。

功效

疏调大肠,扶土化湿,和营调经,理气消滞。

主治

古代记述:呕吐,下利,腹痛,便秘,肠鸣腹胀,水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淋浊,不孕,疟振寒,热甚狂言,脐疝绕脐而痛,时上冲心,气疝,呕哕,面肿,奔豚,食不化,身肿,女子胞中痛,症瘕吐血,小便不利,霍乱,虚损劳弱,久泻不止,大便数。

近人报道: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菌痢,肠麻痹,急性肠梗阻,阑尾炎,腹膜炎,肠道蛔虫症,子宫内膜炎。

方例

食不化、不嗜食、侠脐急:天枢、厉兑、内庭。

面浮肿:天枢、丰隆、厉兑、陷谷、冲阳。

月潮违限:天枢、水泉。

痢疾:天枢、大肠俞、足三里。

肠麻痹:天枢、气海、大肠俞、上髎。

阑尾炎:天枢、合谷、阑尾、上巨虚、关元。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1~1.5寸。艾炷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其它

大肠募穴。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ST25)&m=0 天枢 (ST25)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ST25)&m=0 《天枢 (ST25)》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