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 (BL10)
来自中医百科
天柱 (BL10,TianZhu)
主治
头痛,项强,眩晕,目赤肿痛,肩背痛,鼻塞。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后头痛,癔病,神经衰弱,失眠;
五官科系统疾病:慢性鼻炎,鼻出血,咽喉炎;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扭伤;
其它:感冒等。
释名
天指头部;项肌隆起如柱,穴在其旁。故名。
出处
《素问•气府论》。
定位
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头半棘肌;穴区内有第3颈神经后支和枕动脉分支,深层有枕大神经和枕动脉本干经过。
功用
清头明目,强筋骨。
配穴举例
配列缺、后溪治头痛、项强 (《腧穴学》);配陶道、昆仑治目眩、目如脱(《针灸资生经》);配合谷、太阳治目赤肿痛 (《腧穴学》)。
配列缺、后溪,有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配合谷、太阳,有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本穴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防伤及延髓。
文献摘要
《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天柱主之。
《铜人》:治足不任身体。
《大成》:主项强不可回顾。
穴义
膀胱经的阳热之气由此快速上传头之天部。
名解
天,一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阳气,二指穴内气血作用于人的头颈天部。柱,支柱也,支承重物的坚实之物,在此喻意穴内气血饱满坚实也。天柱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饱满之状。本穴气血乃汇聚膀胱经背部各俞穴上行的阳气所成,其气强劲,充盈头颈交接之处,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如头之支柱一般,故名天柱。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强劲的阳气。
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快速上行。
功能作用
化气壮阳。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BL10)&m=0 《天柱 (BL10)》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