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 (PC2)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泉 (PC2,TianQuan)

Akupixpp2.jpg

主治

心痛,咳嗽,胸胁胀痛,臂痛。

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内膜炎;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

其它:支气管炎,上臂内侧痛,视力减退等。

释名

天,指上部;泉,水涌出处。穴居上臂,上接天池,脉气下行浅出如泉。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腋前缝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二头肌、喙肱肌;穴区内有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肌皮神经肌支和肱动脉分支分布。

功用

宽胸理气,活血通脉。

配伍

配内关,有活血通脉的作用,主治心悸。

配曲池,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肘臂挛痛。

配期门,有理气活络的作用,主治胸胁胀满。

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铜人》:治心病,胸胁支满,咳逆,膺背胛间、臂内廉痛。

《大成》:主目不明,恶风寒,心病,胸胁支满,咳逆,膺背胛间、臂内廉痛。

《图翼》:主治恶风寒,胸胁痛,支满咳逆,膺背胛臂间痛。

别名

天温,天湿。

穴义

心包经的下行经水在此大量气化。

名解

天泉。天,天部也。泉,泉水也。天泉名意指心包经的下行经水是从高处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天池穴传来的地部温热经水,由天池穴上部传至本穴时是从高处落下,气血物质如同由天而降,故名天泉。天温。天,天部也。温,温热也。天温名意指心包经的下行经水向经穴外部传递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天池穴传来的温热经水,在由上部经脉飞落下至本穴时向外大量散发温热水气,故名天温。天湿名意与天温同,湿指心包经经水下行时散发大量水湿。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下行的温热经水及经水外散的温热水气。

运行规律

经水循心包经下行并向天部散发水气,天部的温热水气散热后冷降为水液亦循心包经下行于曲泽穴。

功能作用

散热增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位置

上臂内侧,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头与短头之间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曲腋下,去臂二寸”;《针方六集》:“居{3}间”;《循经考穴编》:“看腋间对缝处量下二寸”。

功效

宁心、宽胸。

主治

古代记述:心痛、心悸、胸胁满痛、咳逆、昏晕、石水、肩背痛、臂痛、足不收痛不可行、目{11}{11}不明。

近人报道:心绞痛,上臂瘫痪。

方例

肩臂痛:天泉、腕骨。

刺灸法

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PC2)&m=0 天泉 (PC2)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PC2)&m=0 《天泉 (PC2)》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