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窍阴 (GB11)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头窍阴 (GB11,TouQiaoYin)

足太阳少阳之会。

Akupixgbgb11.jpg

主治

头痛,耳鸣,耳聋。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三叉神经痛,脑膜炎,四肢痉挛抽搐;

五官科系统疾病:喉炎,神经性耳鸣,耳聋,甲状腺肿;

其它:脑血管病,胸痛,支气管炎。

别名

枕骨,窍阴。

释名

“窍”指五官七窍,穴在其后方,所以称“阴”。为与足部本经同名穴 (足窍阴)相区分,《针灸资生经》冠以“头”字。《圣济总录》称“首窍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乳突的后上方,当天冲与完骨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点处。

解剖

同浮白穴。

功用

平肝镇痛,开窍聪耳。

配伍

配听宫、听会、翳风,有开窍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配内关、阳陵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配风池、侠溪、太冲,有平肝潜阳,清火熄风的作用,主治眩晕。

操作

平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千金方》:窍阴、强间,主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

《大成》:主四肢转筋目痛,头项颔痛引耳嘈嘈,耳鸣无所闻……手足烦热,汗不出,舌强胁痛,咳逆喉痹,口中恶苦之。

《图翼》:主治曲肢转筋,目痛,头项痛,耳鸣,痈疽发热,手足烦热汗不出,咳逆喉痹。舌强胁痛口苦。

别名

窍阴,枕骨。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

名解

1)头窍阴。头,指穴处的部位在头部。窍,孔穴、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湿水气。头窍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浮白穴下传的水湿云气,在下行本穴的过程中,水湿云气不断散热吸湿,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天之上部如同空窍一般,故名为头窍阴。2)枕骨。枕,睡眠时头部的最低点也,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骨,肾主之水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润下特性的寒湿水气。枕骨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枕骨部位化为了天之下部寒冷特性的水湿云气。理同头窍阴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

运行规律

冷降并循胆经下传完骨穴。

功能作用

降浊去寒。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

位置

头部耳后乳突基部后上方凹陷处,当天冲与完骨所连弧形连线的下1/3折点。

《针灸甲乙经》:“在完骨上,枕骨下,摇动应手。”《针灸集成》:“在浮白下一寸,瘛脉后八分微上处,发际下”。

功效

祛风,清热,舒筋。

主治

古代记述:头痛引颈,四肢转筋,头项颔痛,手足烦热,目痛,胁痛,咳逆,痈疽,耳鸣,喉痹,舌强。

近人报道:甲状腺肿大,中耳炎。

方例

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头窍阴、强间。

刺灸法

横刺0.5~1寸。不灸。

其它

交会穴:足太阳、少阳之会。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GB11)&m=0 头窍阴 (GB11)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GB11)&m=0 《头窍阴 (GB11)》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