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宗奭
寇宗奭,宋代药物学家,生卒年和生平均不详。政和(1111-1117年)间任通直郎。于本草学尤有研究,尤重视药性之研究。历十余年,采拾众善,诊疗疾苦,和合收蓄之功,率皆周尽。谓:“疾病所可凭者医也,医可据者方也,方可恃者药也。”医者必识药性之良毒,辨方宜之早晚,不可真伪相乱,新陈相错。撰《本草衍义》二十卷(1116年)。李时珍曰:“参考事实,核其情理,援引辨证,发明良多,东垣、丹溪诸公,亦尊倍之。”又指出:“以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是其误也。”
人物简介
寇宗奭,宋代药物学家。生卒年与生平均不详。曾任澧洲(湖南澧县)县吏。政和(1111年-1117年)年间任医官,授通直郎,通明医理,尤精于本草学。政和六年(1116年)著有《本草衍义》三卷。死于安逸,被当地人民所纪念。
主要著作
《本草衍义》三卷。
学术内容
宋寇宗奭撰《本草衍义》,寇氏编著此书的目的和方法正如他在本书序录中所说:“本草二部,其间撰著之人,或执用已私,失于商校,致使学者检据之间,不得无惑。今则并考诸家之说参之实事,有未尽厥理者,衡之以臻其理。隐避不断者,伸之以见其情。文简误脱者,证之以明其义。讳避而易名者,原之以存其名。使是非归一,治疗有源,检用之际,晓然无惑。是以搜求访缉者十有余年”编成此书。计刀卷,载药472种。
临床应用
《本草衍义》把本草纲目所载药物的功用、效验,作了补充,品种作了鉴别。他还强调了要按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决定药量。这在临床上很有意义。所以李时珍评之曰:“参考事实,核其情理,援引辨证,发明良多。东垣、丹溪诸公亦多尊信之。”
寇宗奭,官承直郎澧州司户曹事。从宦南北十余年间,考究药物。所撰本书共20卷。前3卷为序例(药物总论)。后17卷为药物各论,分记药物470种,分类均依《嘉佑本草》。该书乃作者据医药实践所得,针对《嘉佑本草》、《嘉佑本草图经》之疏误进行了订正与发挥。
人物评价
寇宗奭,于本草学尤有研究,尤重视药性之研究。历十余年,采拾众善,诊疗疾苦,和合收蓄之功,率皆周尽。谓:“疾病所可凭者医也,医可据者方也,方可恃者药也。”医者必识药性之良毒,辨方宜之早晚,不可真伪相乱,新陈相错。撰《本草衍义》二十卷(1116年)。中李时珍曰:“参考事实,核其情理,援引辨证,发明良多,东垣、丹溪诸公,亦尊倍之。”又指出:“以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是其误也。”
后世影响
宋寇宗奭撰《本草衍义》,《郡斋读书志》及乾隆六年《同州府志》并作《本草广义》。全书二十卷,目录一卷。首列序例三卷,后载药品十七卷,按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谷顺序排列。全书共列药目467条,共载药570余种。该书是寇氏多年经验与实际观察的结果,旨在推衍《嘉佑本草》、《本草图经》的未尽之义,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辨正和阐发,内容涉及医药学理论及具体单味药的名称考定、鉴别、炮制、运用等各方面,书中还记载了大量单方验方,也是作者临症经验的总结,较为可信。更为可贵的是,此书已能够将《素问》中的药理原则运用于解释药效,而这种方法至金元时期则更为系统化,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此书又在北宋与金元药学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纽带作用。此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本草学史上也有较为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