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证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少阴病证,中医病证名。指伤寒六经病变的后期出现心肾功能减退,全身阴阳衰惫的虚寒病证。少阴病通常是伤寒病变发展过程的后期阶段,也是病情最危险的阶段。由于少阴为心肾,统水火之气,故少阴病证则有从阴化寒与从阳化热两类。

病因病机

少阴病的形成,可在三阳阶段,汗下过度,内夺阳气;或吐泻不止,津脱阳亏;亦可外邪入侵,直犯少阴所致。

辨证要点

少阴之为病,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脉症。由于阳气衰微,营血不足,不鼓血行,不充脉道,故脉微而细;心肾衰减,神气失养,精神极度衰惫,似睡而非睡,呈昏沉迷糊“但欲寐”之状。

常见证型

1.少阴寒化证 本证是指病邪深入少阴,心肾阳气衰惫,从阴化寒,阴寒独盛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辨证要点:无热恶寒,下利清谷,四肢厥冷,脉微细。 证候分析:少阴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周身失于温养,四末失于通达,故无热恶寒,四肢厥冷;心肾阳衰,脉气鼓动亦微,则脉微细;阳气不振,神失鼓舞,故呈“但欲寐”的疲惫之状;心肾阳虚,火不暖土,升降失常,故见下利清谷,呕吐不食;下焦阳气虚寒,不能主持水液,化气升津,故小便清长,渴喜热饮,但饮而不多。 临床表现: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呕吐不食,或口渴喜热饮,饮而不多。 治法:回阳救逆。 方剂:四逆汤加减。 常用中药:附子、甘草、干姜。 2.少阴热化证 本证是指病邪深入少阴从阳化热,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辨证要点:心烦不寐,口燥咽干,脉细而数。 证候分析:邪入少阴从火化热,灼伤真阴,水不济火,心火独亢,内扰心神,则心中烦热,夜不得眠;阴液不足,苗窍失润泽口燥咽干;阴不制阳,虚火循肾经上攻咽喉,则咽痛;少阴阴血不充,虚火内炽,故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临床表现:心中烦热,夜不得眠,口燥咽干,或咽痛,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剂:黄连阿胶汤加减。 常用中药: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 [1-3]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少阴证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少阴证》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