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髎 (GB29)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居髎 (GB29,JuLiao)

足少阳阳跷脉之会。

Akupixgbgb29.jpg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瘫痪,疝气。

消化系统疾病:阑尾炎,胃痛,下腹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睾丸炎,肾炎,膀胱炎;

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白带多;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诸疾患等。

释名

“居”通“踞”,伸开腿坐;髎,指空隙。穴居髋部凹陷处。

出处

《针灸甲乙经》。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阔筋膜张肌;穴区内有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臀上神经和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分布。

功用

舒筋活络,益肾强健。

配伍

配环跳、肾俞、委中,有舒筋活络,宣痹止痛的作用,主治腰腿痹痛。

配大敦,中极,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气。

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

文献摘要

《甲乙经》:阳跷、足少阳之会。

《铜人》:治腰引少腹痛,肩引胸臂挛急,手臂不得举而至肩。

《图翼》:主治肩引胸臂挛急不得举,腰引小腹痛。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

名解

1)居髎。居,住所、居室也,此为停下之意。髎,孔隙也。居髎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屯居穴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居髎。2)足少阳阳跷脉之会。本穴位处髋部肌肉丰满之处,穴内的地部经水流入地之地部后气化出大量阳气,穴内气血既的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同合阳于阳跷脉的气血之性,故为足少阳阳跷脉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

经水大部分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小部分经水下传环跳穴,天部阳气则汇入中跷脉所在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

利湿化气。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位置

髋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突出部连线的中点处。

《针灸甲乙经》:“在章门下八寸三分,监骨上陷者中。”《循经考穴编》:“合居环跳上二寸五分”;《医宗金鉴》:“维道下行三寸”,即维道后下方三寸。《针灸集成》:“在维道下二寸后开五分,环跳前,横直环跳,相去三寸微高些。”

功效

利腰髋,祛风湿。

主治

古代记述:腰痛引少腹,腿风,瘫痪,痿弱,腿脚诸疾,下利。

近人报道: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胃痛,下腹痛,膀胱炎,睾丸炎,子宫内膜炎。

方例

腿风湿痛:居髎、环跳、委中。

刺灸法

直刺1~2寸。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其它

交会穴:阳跷、足少阳之会。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GB29)&m=0 居髎 (GB29)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GB29)&m=0 《居髎 (GB29)》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