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尼亚病毒科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文名称

布尼亚病毒科

英文名称

Bunyaviridae

分类类型

布尼亚病毒科成员

布尼亚病毒科基本特性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颗粒球形或卵圆形,直径80-120nm,具囊膜,表面有糖蛋白突起,突起长度5-10nm。白蛉热病毒属的乌库病毒包膜突起以“五邻体-六邻体”排列形成20面体对称的表面晶格。汉坦病毒突起则呈不同的排列,其病毒粒子表现为延长,长度为110-210nm。布尼安病毒包膜突起由糖蛋白G1和G2组成,G1和G2具有血凝活性。与其它有包膜的负链RNA病毒相比,布尼安病毒缺少基质蛋白M。病毒粒子内部含核衣壳,核衣壳是3个负链RNA节段分别与核衣壳蛋白(N)组成。粒子中含有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病毒基因组由大(L)、中(M)和小(S)3个负链RNA节段构成,3个节段的分子量分别为3-5×106d、1-2×106d和0.4-0.8×106d。每个RNA节段的5’端和3’端,都有反向互补的末端核苷酸序列。通过5’端和3’端的末端序列互补,,每个节段可各自形成稳定的锅柄样环状分子。病毒RNA节段的末端序列可能还与病毒基因组复制以及转录过程中的转录酶识别有关。布尼亚病毒S RNA节段除了编码核衣壳蛋白(N)外,有的病毒属还编码NSs蛋白,如布尼亚病毒属的S节段长度为0.9kb,由它转录生成的mRNA编码合成26.5kD的N蛋白和7.4kD的非结构蛋白NSs。白蛉热病毒属的S节段也编码合成N蛋白和NSs蛋白,但后者的S节段比前者大得多,其长度为1.7-1.9kb,N蛋白和NSs蛋白是由2个互不重叠的ORFs编码的。M RNA节段主要编码合成病毒包膜糖蛋白G1和G2。布尼亚病毒属的Snowshoe hare virus(SHHV)的M节段为4527bp,M节段的mRNA首先翻译合成一个多蛋白前体,然后切割N端生成一个小的G2糖蛋白,C端生成一个大的G2糖蛋白。布尼亚病毒属、汉坦病毒属和白蛉热病毒属的L RNA节段十分相似,长度大约为6400-6700bp,编码合成240-260kD的L蛋白,但内罗毕病毒属DUG病毒的L节段较长,大约为12000bp,编码合成460kD的L蛋白。L蛋白是布尼亚病毒的聚合酶,在宿主帽子引物存在的情况下,催化病毒核衣壳中vRNA转录生成mRNA。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布尼亚病毒科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布尼亚病毒科》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