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是一种过度使用造成的骨骼损伤,当肌肉过度使用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将应力传导至骨骼,可引起小的骨裂或骨折。应力性骨折多发生于身体承重部位,如小腿胫腓骨和足部(跟骨、足舟骨、跖骨)。易患人群为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员,如篮球、足球、网球运动员,以及田径、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
一般骨折多发生在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运动中。跑步中的骨折与一般的骨折不同,通常是由于地面日积月累的累积效应所导致的疲劳性骨折,这种骨折也叫应力性骨折。
跑步中胫骨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其它容易发生应力性骨折的部位按发生的频率多少排序依次是脚趾骨、腓骨、股骨、踝骨和耻骨。
应力性骨折是骨的机械强度崩溃所产生的骨折,产生崩溃的因素有:①持续、长期或反复的应力作用于受力的骨;②骨本身的强度。常见于足部的应力骨折是第二跖骨、跟骨、距骨、腓骨、舟状骨。小儿以跟骨为多见,距、腓骨则在成人与小儿均可产生。第二跖骨则以运动员,新兵训练期尤其是女性新兵(约占新兵的25%)为多见。
疲劳骨折的外伤史可模糊不清。在活动后出现疼痛,休息后即缓解。病骨受应力后即有痛。检查见局部肿胀、压痛。早期X线片见骨折线不清,后期才见清晰的骨折线,并有骨痂形成。
治疗以局部休息,不负重活动或石膏固定治疗为主。
行军骨折在足部疲劳骨折中最为常见。好发于第二跖骨干,其次为第三跖骨。近年来生物力学的研究发现足部各跖骨行走的负重是自第一跖骨到第五跖骨依次递减(Ⅰ26%,Ⅱ20.2%,Ⅲ11.8%,Ⅳ7.6%,Ⅴ5.5%)。第二跖骨的负重值较其余外侧3个跖骨负重区为大,仅次于第一跖骨,但第二跖骨负重区的面积是第一跖骨的一半。这样,在第二跖骨区的压强(压力/面积)就大于第一跖骨。而第一跖骨干的皮质骨粗厚,并有强有力的足内在肌附着,其跖干最窄处横截面是第二跖骨干的两倍,所以第二跖骨干所承受的压力亦大于第一跖骨干。这足以说明第二跖干的疲劳骨折最为常见的原因。
舟状骨疲劳骨折的产生原因亦与所承受的应力集中有关。近年来的生物力学的研究证明足负重三角架式的结构是错误的。据生物力学测得站立时负重的量值是内侧纵弓负重占体重的83%,这是主要负重部份。舟状骨是内侧纵弓的顶点,所受应力最大,故亦较其他跗骨易生疲劳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