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膝周骺板融合术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术名称

开放性膝周骺板融合术

分类

骨科/其它骨与关节疾患手术/下肢缩短的手术治疗/骨骺融合术

ICD编码

78.2501

概述

开放性膝周骺板融合术用于下肢缩短的手术治疗。骨骺融合术为Phemister所创始,方法是将较长肢体的一至数个骨骺融合。因短侧肢体仍在生长,故欲使两侧肢体最后达到等长,术前必须做精确的测算。预测方法颇为复杂,故使该手术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多数学者认为如需2~5cm的肢体短缩,可行骨骺融合术。有些学者建议,最好先做股骨骨骺融合,观察1~2年后,再行胫腓骨骺融合,以免肢体缩短过度,又造成下肢不等长。

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3.20.5.1.1-1~3.20.5.1.1-4)。

适应症

开放性膝周骺板融合术适用于肢体需短缩2~5cm,10岁以上的儿童可行胫腓骨骨骺融合术,8岁以上可行股骨骨骺融合术。

麻醉和体位

1.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

2.仰卧位

手术步骤

1.切口及显露 屈膝30°以便使腘绳肌松弛,在膝外侧做一长6.5cm的皮肤切口(图3.20.5.1.1-5)。近侧端起自股骨外髁,经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延续至腓骨小头,转向前侧至胫骨的外侧。也可选用4个2.5cm长的皮肤切口。沿外侧肌间隔前侧进入,经骺板纵行切开骨膜,显露骨骺线。避开腓骨小头后侧的腓总神经,在其前侧切骨膜。术中不需要解剖游离腓总神经。将前侧肌间隔内的肌肉从胫骨上离断,并翻向远端,以显露胫骨近端的骨骺板。在膝内侧面做一弧形切口,起自股骨的内收肌结节,先向后侧切开再沿缝匠肌向前切至“鹅足”。结扎膝内下动脉。在股内侧肌与股中间肌之间进入,切开骨膜行骨膜下剥离,以避免进入膝关节腔。在胫骨近端,将“鹅足”腱牵向后侧,结扎膝内上动脉,纵行切开骨膜,骨膜下显露并确认骨骺板。

2.显露股骨下端外侧,纵行切开骨膜,显露外侧骺板。再做内侧切口,显露内侧骺板。

3.用克氏针测定骺线的位置,用Warren White设计的方形空心凿,从骺线上自外侧打入约2cm,拔出空心凿,带出骨块。

4.用小刮匙在骨孔内向前和向后刮至中线,深约2.5cm,留碎骨屑于孔内,然后将骨块旋转90°,打入原孔内。以同样的方法处理内侧。在腓骨骨骺处,从前向后用刮匙刮出骺板即可。

5.用等渗盐水冲洗切口,彻底止血,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

长腿石膏固定3周,拆除石膏后,逐渐练习下地行走。通常需3~6个月,X线片方可显示骨骺融合。

并发症

开放性膝周骺板融合术术后发生合并症者较多,在Green和Anderson的147例中,7例术后发生畸形,4例纠正过度。亦有发生肌肉神经障碍和骨骺两侧融合不对称者,文献报道发生这些严重合并症者约为8%,多需再次手术矫正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开放性膝周骺板融合术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开放性膝周骺板融合术》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