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乃修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乃修,清末医家(1844-1905),字聿青,又字莲葆。祖籍江苏常熟,又迁居无锡。父张甫崖,兄仲甫,均业医。少自少年时从父习医,同治二年(1863年)曾随父为太平军治病。同治五年(1866年),于大市桥“信性堂”应诊行医。尝旅居沪上十余年救奇难大症无数,医名大振,从游者甚众。

张乃修

学术主张

1、年迈正虚,治重补益,精心调养。张乃修认为,高年气血亏损,精血亏虚,肝肾日衰,五液皆涸,因而认为属正不胜邪,图治不易,胜负之数,难以预决,所以对高年久病,难求速效,宜长期调治,精心调补。

2、补益调养,尤重肝肾,滋护胃气。聿青所治老年病案,补肝肾之法尤为多用,血肉有情之品较为常选,书中列举了很多病案,主要强调补肝肾益精血为治。在调和阴阳之中,尤其注重养阴,除滋肾阴、养肝阴外,尚十分注重胃阴,在治疗方法上,多用滋胃阴,护胃气,生津养胃之法。

3、扶正祛邪,兼顾标本,重舌脉诊。张氏重视扶正祛邪,或标本、主次、先后、缓急有所侧重或者兼顾之法治疗,在临床上常常获得较好疗效;临床中很多医家在诊断时重视脉诊者多,往往忽视舌诊。聿青不仅重视脉诊,遇到情况复杂的时候,他往往能从舌诊中求得真相,将舌诊置于脉诊并重的地位,合参舌脉,以作全面的诊断辨证,这是难能可贵的。

张乃修同时还注重五行学说的分析立论,师古而不泥古,博采众家之长,记载病案中多次复诊均精细详尽,分析全面,因而立法得当,方药周到。

主要著作

毕生勤于临床,经验丰富,传世有《张聿青医案》(又名《医论治案》)20卷。收录张幸青临床诊治医案1100条例,按外感、内伤、杂病编排,于每一病证后附以医案。选案严谨,记录翔实,辨识精细,论证精当,处方确切,记载了张乃修先生疗效卓著的临床经验与用药特点,尤其是每案后的批注,切中肯綮,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医案专著,在近代中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临床医生必读之书。本书是以江阴吴氏铅印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出版。为便于读者学习,撰写了导读,书后附有病证名索引,以便学习中查阅。

秦伯未谓其“论病处方,变化万端,不株守一家言。”《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录有其医案多则。[1]书中所列老年医案,俱见匠心,其中的老年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不仅启发后学,也丰富我国传统老年医学之宝库。
  1. 袁钟等.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