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玉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珍玉(1920~2005),男,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六十余年,擅长泄泻、胃脘痛、咳嗽等病证的诊治。

提出“诸病皆可从肝治”的理论。五脏六腑,肝最为要,内伤杂病,肝病首当其冲。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不仅导致肝经所过部位胀满疼痛,而且气滞日久,影响精、血、津液的输布运行,致血瘀痰阻,进而导致症瘕积聚、乳房肿块、月经不调、阳痿不举等。若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肺降不及,气逆而咳;扰动精室,影响肾藏,致遗精梦泄;伤及心血,扰及心神,为失眠多梦。疏泄太过者名曰肝气逆,以气病为主,以“胀”为特点。疏泻不及者,名曰肝气郁,郁在血分,以“闷”为特征,于妇人多见月经失调诸证。肝逆与肝郁两者可相互转化,如肝郁在血分日久,可转化为肝逆,肝气上逆者多有头痛耳鸣,横逆者肠胃受之,治宜“疏肝”。肝气郁者,治宜“舒肝”,木郁不达,则血行不畅、脾土失健,当健脾和营。认为肝气犯胃证以胀痛为特点,肝(脾)胃不和证以闷痛为特点。

先生认为泄泻皆以脾虚为基础或由脾虚发展而来,其病位主要在脾,但与肝、肾亦有密切关系,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导致发生泄泻的常见原因。治泄以健脾、疏肝、温肾、淡渗为法;泄泻病机关键总归于脾虚,以健脾之首务,将健脾益气作为治泻其他方法的基础。主张补脾当用甘温之品,如人参、白术、黄芪、扁豆、甘草等,认为黄芪兼具健脾益气及升发阳气双重功效,故将黄芪用为治泻之要药。认为甘温补脾药乃治本之剂,于脾虚湿胜之泄泻尤为切合,健脾药可以燥湿、除湿,将“健脾”视为除湿的主要途径。在久泻的治疗中时时注意固护阴液,临床上崇张锡纯经验,每每以山药治之。同时非常重视疏肝运脾、温肾振脾助脾法的运用,以疏肝为运脾之手段,以温肾为健脾之羽翼。淡渗法多用于泄泻初起或虽泄泻日久但津液未伤者。自拟肠清汤为基本方化裁 。

先生认为,对于咳嗽的辨治,外感重在宣发,佐以肃降;内伤重在肃降,佐以宣发。明确提出“治咳之要在宣降”的见解,外感咳嗽以肺失宣发为病机,治疗突出“宣肺”,以自拟“桑薄清宣汤”临证加减;内伤咳嗽多为痰湿阻肺,立足“降气”,温中化痰,降逆止咳,以二陈汤加减组方。

先生用药强调顾护脾胃,偏于温补。治疗内伤每方必用砂仁、甘草,目的是醒脾和中,温运脾阳,使升降枢机运转自如,达药于病所;同时擅长治肝,喜用柴芍;其三是用药量小力宏,一般成人剂量在6—9克,配伍严格,常利用药量比例的变化改变处方的主要作用,如桔梗与枳壳,咳喘必用,若以6克比4克或5克,则重在调节气机升降,以上浮宣肺为主;而6克比6克,则重在调和痰液,使之易出;先生处方简练,主攻明确;善用对药,长于调和,如燥润组合,用陈皮与麦冬治咳喘痰多难咯等。

临证验案

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