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蔚霖
徐蔚霖(1919年-),男,汉族。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1940年毕业于中国医学院,并师从上海名医伤寒内科朱少鸿、温病内妇科叶熙春、儿科姚云江三氏。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
证治经验
擅长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反复咳嗽、哮喘等)、消化系统功能失调(如纳滞、厌食、便艰或溏等)、急慢性肾炎、遗尿、过敏性或原发性紫癜,以及各类流行性、多发性、和免疫力弱的疾病。尤其在小儿夜惊、盗汗、多动、走神、夜游、夜啼、迟钝、健忘、偏矮、早熟和过胖等症的治疗中,采纳中医学传统治法异病同症同治、同病异症异治、扶正达邪、祛邪存正以及制约与平衡治疗和现代医学调整免疫功能相结合的方法,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独特的中医调理法和别具一格的经验方。==所任职务== 曾任上海市第一、第六人民医院儿科顾问、卫协学术部副部长、上海市中医内科进修班副主任。现任全国中医学会顾问、上海市儿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全国遗传学会会员、上海市药材总公司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食疗研究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主要成就== 在继承中医学传统的审病求因辨证施治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吸取现代医药的精华,致力寻求有效的医疗措施。创制了“茵陈冲剂”、“稚儿灵”等中成药制剂。目前从免疫性疾病治疖的研究。发表《中医儿科的奠基者钱乙》、《祖国医学阴阳与脏腑正邪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和各家学说关系简表》等十余篇论文及主审与参编《中医儿科临床实用手册》、《中西医临床实用手册》,并译述《古代科技史探索》中德国满晰脱教授之“中西医融合方法论”。==学术观点== 一、运用阴阳学说、四诊八纲指导儿科临床实践。
从小儿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结合疾病正邪的消长,从辨证的四诊八纲以及论治的理法方药等方面,全面地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提出在儿科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上应以五脏为纲,将五脏的诸种病证表现概括为阴阳的正虚和寒(阴)热(阳)的邪实两大类,而统之于阴阳之下。这样既能提纲挈领,又有助于中医儿科辨证论治的规范化,同时也为中医儿科辨证论治电子计算信息提供初步设想。
二、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调补肺脾肾
脾常不足、肾常虚、肺常不足都是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主要表现。
肺主一身之气,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三者密切相关。先天之本主藏精,内寄元阴元阳,主生长发育,既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不断滋润各脏之阴,温煦各脏之阳。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万密斋在《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云:“脾常不足肾常虚”。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人多,而脾胃的运化功能尚未健旺,相对感到不足。小儿的血气、营卫来源、肌肉丰满,肢体健壮等与脾有密切关系。先天之气要发挥它的生命力,必须有后天之气不断化生气血滋养之;而后天之气之所以能够化生气血,又必须依赖先天之气的温运资助。小儿的生长发育,抗病能力,以及骨骼、脑髓、发、耳、齿等皆与肾有密切关系。小儿肾气未盛,故肾常虚。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之运化赖肺之宣发敷布,精微方能濡养全身;肺之主气赖脾之运化精微不断充养。脾胃健旺,则肺卫自固。小儿“脾常不足”,故肺气亦弱,外邪容易乘虚而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脾生肉,肉生肺”。小儿健壮,有赖于后天水谷精气不断补充。因此,肺气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气强弱,小儿脾常不足,脾虚则肺气弱,肺气弱则卫外功能不固。==用药特色== 1.党参配沙参
党参具有补气生血之功,沙参具有养阴清热、生津润燥之效,二者相配既补气又滋阴,得以气阴两顾。
2.党参配丹参
党参与丹参相合,为气血相伍的药对,具有补气生血、养血和血之功。丹参养血补血,又能活血。丹参合用党参,一以补血养血,一以补气生血,补血之力较强;且丹参活血行血,党参助气行血,养血之中并有助血运行之功。故无论血虚,或气血俱虚,或气虚兼血行不畅所致的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失眠头晕,甚或见心悸怔忡等证,均可选用。
3.白术配白芍
白术苦温刚燥,味甘补脾,能助脾胃之健运以促生化之源,使气血充盛而诸疾无从以生。白芍酸寒柔润,微苦可补阴,略酸又可收敛,最能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为养肝柔肝之要药。白术与白芍,一则益脾气助脾阳以柔相济,具有柔肝安脾之功。
4.黄芪配黄精
黄芪甘温,入肺又入脾,补脾肺、升清阳,为补气要品,既可走里而补肺健脾,又可行外而实卫固表,补气而兼能扶阳。黄精,味甘平,归脾肺肾经,滋阴润肺,补脾益气。二者相配,健脾益气而兼顾阴阳。
5.丹皮配丹参
丹皮性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善清血中伏热,能使血流畅而不留瘀,尤宜于瘀而不热者。丹参,性平微温味苦,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
6.仙鹤草配功劳叶
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性平,味苦涩,可治疗神疲乏力、贫血衰弱。功劳叶,性苦寒,归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凉血退蒸,虚实两清,除用于实火湿热证外,亦能凉血退蒸及止咳化痰。二者相配,取其补中寓清之意。
7.潼蒺藜配刺蒺藜
潼蒺藜味甘性温而柔润,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刺蒺藜苦辛微温,最善平肝明目,几无补益之功。潼蒺藜与刺蒺藜,一擅入肾补虚,一偏入肝平肝,合用时有肝肾同治、水木兼顾之妙。
8.茅根配芦根
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芦根性甘寒,甘可生津,寒则清热。白茅根与芦根均能清泄肺胃蕴热,皆为味甘不腻,凉润生津之品。但茅根凉血止血,又入血分;芦根清热泻火,专主气分,无止血之功。临床见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等证,茅根每与芦根合用。==行医医案== 陈×,男,3岁。1976年3月15日初诊。阑尾术后半月,低热不净,寝汗淋漓,咳嗽痰少,胃纳不香,乳蛾肿胀,舌质偏红有刺,苔中薄腻,脉浮数。症系术后体虚,外感风热。治与疏风清热,兼以扶正。
处方:冬桑叶9g前胡9g桔梗3g银花、连翘各9g青蒿9g银柴胡9g党参9g南沙参9g白术、白芍各9g扁豆9g浮小麦15g5帖
1976年3月18日二诊:低热稍退,寝汗仍多,舌苔薄腻,脉濡。拟方健脾益气,固表敛汗。
处方:党参9g南沙参9g白术、白芍各9g扁豆9g黄芪6g炙甘草1.5g陈皮4.5g浮小麦15g麻黄根9g银柴胡9g前胡9g5帖
1976年3月23日三诊:汗出较少,胃纳见动,便调溲和,偶有腹痛,苔根厚,仍宗前意加减出入。
处方:党参9g白术9g扁豆9g黄芪6g炙甘草1.5g木香1.5g浮小麦15g糯稻根9g五味子1.5g5帖
按:年幼手术,正气虚亏,阴虚内热,营卫不固,腠理稀疏,风邪侵袭客于肺卫,致成体虚感冒之症。由于外感风邪,当宣肺解表,正虚汗出,当补益收敛,虚实挟杂,应采用却邪存正。方中桑叶、前胡、桔梗轻宣肺气化痰止咳,银翘、青蒿、银柴胡等清热,党参、沙参、白术、白芍健脾益气养阴,鼓舞脾气,卫气亦足,在二、三诊中,外感已解,胃纳见动而加用益气固表的黄芪及固涩敛汗之药。==经验验方== 宝根1号方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当归6克,生地9克,南沙参9克,白芍9克,五味子1.5克,仙鹤草9克,功劳叶9克,白扁豆9克,豆蔻1.5克(后入),生牡蛎30克(先煎),炙远志4.5克。
功效:益气健脾,补血养阴。
主治:免疫力低下导致的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厌食、泄泻、便艰等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肾炎、遗尿及过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