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俞 (BL15)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心俞 (BL15,XinShu) 心背俞穴

Akupixblub15.jpg

主治

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梦遗,咳嗽,胸背痛,吐血,盗汗,癫狂痫。

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心动过速;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失眠,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癔病

其它:胃出血,食道狭窄,背部软组织损伤等。

释名

穴与心相应,为心的背俞穴。

出处

《灵枢•背腧》。

定位

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下缘、竖脊肌;穴区内有第5、6胸神经后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深部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和第5、6胸神经后支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

功用

宽胸理气,通络安神。

配穴举例

配肾俞治梦遗 (《玉龙歌》);配列缺、神门、少海治健忘、失记 (《针灸大成》);配天井、神道治恐愁恍惚 (《针灸资生经》);配巨阙治心痛引背、冠心病、心绞痛;配太渊、孔最治咳嗽、咯血 (《腧穴学》)。

配巨阙,为俞募配穴法,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心痛引背,冠心病,心绞痛。

配神门、三阴交,有调心脾,宁心神的作用,主治健忘,失眠,惊悸,梦遗。

配太渊、孔最,有清肺热理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咯血。

操作

斜刺0.5—0.8寸;可灸。

文献摘要

《素问》:热病气穴,五椎下间主肝热。

《外台》:主心痛,与背相引而痛。

《大成》:主呕吐不下食。

现代研究

(1)有人报道,温灸心俞、厥阴俞等治疗冠心病44例,对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还有人在心俞、巨阙等穴贴药治疗冠心病420例,也有较好疗效,对心电图有一定改善。 (2)针心俞、足三里治疗多寐症26例也有一定疗效。 (3)实验研究资料表明,针心俞、膻中等穴可使左室壁振幅和心搏量明显增加,增强心肌收缩力;针心俞对心脏病人心电图有显著影响,尤以胸前导联变化最显著。动物实验也证实,针“心俞”可使暴露心脏的蛙的心脏跳动减慢,收缩振幅增强。还有实验证实,在“心俞”、“肺俞”、“厥阴俞”埋针20周,结果针刺组动物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和全心肌中小动脉及左心室肌中小动脉的粥样斑块均少于对照模型组,认为上述“穴位”似有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和参与有关。

别名

背俞。

穴义

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

1)心俞。心,2)心室也。俞,3)输也。心俞名4)意指5)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2)背俞。背,指穴所在部位为背部。俞,输也。背俞名意指心室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背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高温态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

湿热水气一方面散发热量循膀胱经向上传输,另一方面水湿散热冷降后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

散发心室之热。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BL15)&m=0 心俞 (BL15)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BL15)&m=0 《心俞 (BL15)》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