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道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手道是以手诊医学为学术核心,以传统中医为理论基础,以现代医学为科学框架,以人文哲学为指导思想,以道家养生为实践方法,以健康管理为日常准则,以生命科学为发展动力,吸取儒释道三教养生文化之精髓,融合百家养生流派修身养神之内涵;通过手诊医学的健康分析,评估亚健康程度与疾病危险指数,辨清体质隐患与疾病隐患之间的关系,达到因人而异的养生方案的制定。

学科定义

手道是以手诊医学为学术核心,以传统中医为理论基础,以现代医学为科学框架,以人文哲学为指导思想,以道家养生为实践方法,以健康管理为日常准则,以生命科学为发展动力,吸取儒释道三教养生文化之精髓,融合百家养生流派修身养神之内涵;通过手诊医学的健康分析,评估亚健康程度与疾病危险指数,辨清体质隐患与疾病隐患之间的关系,达到因人而异的养生方案的制定。==基本内容==

手道养生是手道载体 手道养生是以手诊医学为学术核心,以手诊系统为科技核心,以人文思想为文化核心,以中医养生为理论指导,以道家养生为文化基础,以三轮时间轴为统筹指导,通过听、闻、饮、灸、调、练、吃、修基本养生八法,兼容并蓄各家流派之特长,多元融合养生文化之精髓, 达到预防疾病,恢复健康,调节心理,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手道养生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医防患于未然与既病防变的积极养生思想,而且彰显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养生观。简而言之,以手之特性,掌握养生法则,将多元化的养生文明融汇贯通,并传承于每个人,从而肩负“手道养生,传承文明!”的历史重任。 手道是中医养生延伸 从历史角度来讲,手道养生也属于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医养生是一个博大的养生概念,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的中医养生,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代代相传,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医养生的博大精深令我们望洋兴叹。 养生的概念是广义的,简单的讲,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养生的方法关键是维护,维护的三个原则是:坚持、正确、配合。中医养生虽然博大精深,但是在具体学习应用操作方面,往往是良莠不齐,眼花缭乱,缺乏确实有效的特殊指导性或捷径。仅凭一些症状,也包括中医的四诊,来制定出一些中医的养生方案。中医的诊法,看上去很简单,实际学习应用起来需要很长时间的锻炼,并且需要经验的日积月累与智慧感悟。在日益发达的今天,虽然我们可以消耗几年、乃至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学习应用中医养生,但真正能把养生正确的方法普及到每个人,也确实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又能化繁为简掌握应用,并且又符合中医养生规律的方法呢?也许,手道养生是中医养生的一个缩影版、精简版、快捷版,最大可能的解决养生问题。

手道养生的学习应用 只要掌握了手诊医学知识,能灵活应用手诊的方法,分析出人的健康状态,就可以因人而异的制定出养生方案。这些养生方案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从听的角度,我们可以用音乐调理五脏;用闻气的方法可以疏通经络;用饮茶的办法清除体内的垃圾毒素;用灸的办法可以温经络、暖脏腑、补阳气、祛邪气;用调的方法可以将手法结合现代先进的理疗设备进行调理;用练功的方式积极锻炼,比如采用手道养生功,经络导引,打通气血强身健体;用吃的方法将中药与食物完美结合,根据手诊情况因人而异的制定手道养生膳方案,真可谓“观手饮食,大康大乐”;用修的方法,调节心理状态,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 手道养生的研究主张

手道养生方法与《黄帝内经》的养生方法主旨非常合拍,不像现代的人只吃保健品,或只有等到生病时,才吃药治疗。手道养生吸取了中医养生的时间养生法,特别提出了将一年分为五季的天轮季节养生法;按照国际周天工作休息的惯例,将五脏按照五天配合起来进行养生,称之为周轮天数养生法;再按照十二经络的运行时间,配合十二时辰,在经络与脏腑的生理工作时间内,选择性的养生,我们称之为天轮时辰养生法。我们把这种时间养生方法称为三轮,把手道养生方法概括为手道养生八法,把八法与时间养生紧密结合,处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每一法可以融合相关的各种养生方法,这给手道养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兼容空间。打个比喻:手道养生就像一个先进的平板电脑,八法就是八个不同接口,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上面的八法找到不同的养生方法的控制,进行多元融合的养生方法进行归类。这一切的做法,既不会离开手道养生的核心思想,也不会离开中医养生的宗旨,并且符合人类自发自然的养生观,更符合现代科学框架下的健康管理。

发展历史

发展总论 手,手相,手诊,手道,是手道的发展历程。人类研究手的方方面面,到目前为止,用现代科学仍然无法解释手的生理构造与形态。但古人从相的角度,研究与利用手,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手相文化。手相的主体功能是解读人生,而人生除了与人相关联的一切之外,健康当然也包含其中。手相学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尤其是现代医学的介入,手相学的解读健康功能被彻底发掘出来,于是手诊诞生了。手诊的出现,使相学的分支——手相诊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支持。人们不仅相信现代医学仪器的诊断,而且手诊的预测诊断功能也逐渐被医学科研人员所证实,更被百姓所认可。更不可思议的是,由于的手的特性与简便性,一般民众在很短时间内都可以掌握,成为观察自己健康的特殊镜子。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手诊,了解了中医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内涵,也理解了现代医学的健康管理模式,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手文化特色的养生指导文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群,通过自我手诊自身的健康状态,自己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虽然是模糊的非专业的方案,但毕竟强烈的养生意识氛围逐渐形成,于是手道诞生了。 手相手诊手道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学术发展的历程。主体研究对象都是手,只是研究与发展的层次不同而已。我们下面探讨一下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准确理解手道。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相术与中医的关系,这是手诊手道今天发展的学术理论基础与文化渊源。如果没有相术与中医同源而异流的分道扬镳,今天的手诊手道也许不可能存在。 中医和相术起源都很早 从医典和相书的内容来看,两者是互相包含的,医学中含有一定的相术成分,相术中也包含不少的医学内容。纵观中国社会发展史,相术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通过气色诊察人疾病生死的内容,而传统医学也总未能褪尽某些唯心与神秘的色彩。《史记》中记载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在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的同时,也渲染着某种神奇的东西。扁鹊一见蔡桓公,就能判定其病在何处,能否医治,以及死亡的大体时间,这种查相知病的能力,与相术中查气色而知疾病死生的内容很接近。中医和相术学理论都源于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最初也是五行术数之一。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五脏六腑、五宫九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与四时、四方、五行、五音、五声、五色、五味、五情、五气互相结合,互相作用。所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声和五音,色和五行”,才是顺乎自然的健康长寿之道。中国古代相术的理论源泉也是阴阳五行学说。相术与中国传统医学同出一源,只不过二者后来走了两个不同的方向:医学通过对人体的观察来判断健康状况,诊疗疾病,最终走向科学;而相术所建立的这种关系则缺少这种合理与必然。这就最终导致了这种关系的牵强和扭曲,相术之沦于迷信,其根本原因正在与此。不过由于相术搬用了许多中医的理论,所以相术又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暗合医学原理的。

手相是手道发展的基础 我们现在了解一下手诊手道的前世——手相,手相为手诊手道的发展奠定了学术基础与理论基础。 手相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相术,其复杂程度几乎可以与相面等量齐观,在一双手上,掌的大小、厚薄,指的长短、粗细,指掌之间的形局,指掌的纹理等均有一套繁琐的命理学说。手相学家认为,手“外通四肢,内接五脏”“关乎一身之得失”,故从手相的优劣可断人寿夭、贵贱、贤愚。古代相学典籍中有关于手相的论述很多,大都按手的部位分类而论,所以命理几乎将人生意义及命运的主要项目全部包括进去。以手型而论,一般认为手的作用在于“执持”和“取舍”,因此认为纤长的人性善好施,厚短的人秉性好取;身小手大的人福寿,身大手小的人贫夭;手细软的人清贵,粗硬的人下贱;手如鸡爪的人无智,如猪蹄的人愚鲁,手背露青筋的人艰辛;左手短的人少文才,右手短的人逊武略。手指以纤长的人为聪颖,短粗的人为愚贱;手掌厚而密的人积高,硬而疏的人则破败。手掌在相学中被视作整个宇宙的缩影,分为三才、八卦、五行诸位,且与天象、人事对应。其命理之说非常细密,那个又以掌纹之说为最,从手背纹到掌纹、指纹都有具体的图说南唐宋齐邱《玉管照神局》有掌纹72格,每格之下附有诗文命诀,此图问世后被历代相士奉为法典,流传甚广。中国古代相手术,大约与相面术同时产生与春秋时期。初为相肢,继而相掌,后再相指、相纹,逐渐发展成为相学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分类相法。古代手相理论,一般都与中医理论及阴阳五行、八卦的学说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之兼有诊治疾病与预言命运等多方面的功用。 手相源于人们长期通过对手的观察,把人事、社会、工作、情感等人文信息通过特定的手纹手色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加以大量客观验证,得出的一种关于通过手对人进行评定的论断。通过手相的分析让每个人明白吉凶祸福的趋势,人生的未来、现在、过去,更注重现实中当前的情况。手相,顾名思义他是一种高度概括的、甚至与象形文字具有高相似度的观察方法。另外手相的颜色与易经的分类、五行的归属、甚至《黄帝内经》中的颜色的诊断,都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从某种角度讲手相不同与风水学说、易经学说,也不同于奇门遁甲、堪舆学、佛教的轮回等等。事实上,手相是一种有图、有像、有意、有数、有理、有据的验证方法,由于手相学长期受到封建社会的人文底蕴影响, 充满了中庸之道,三纲五常,以及儒家是非的判定标准。 由于手相的门派众多,经过各家的分析加工和各学科领域的兼容并进,多元融合,里面搀和了儒教、道家、佛教、易经,甚至一些封建迷信的糟粕,都牵强附会的掺杂在里面。通过手相的分析结果,给人们指出的解决方法是宿命论,也就是说手上有什么样的相,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无非更改的,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处理对策。当然有时候,手相通过手上一些特定的表现征象,虽然当前没有发生,但即将发生的美好希望,却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尤其在漫长的封社会中,通过性格和心理的分析,解决了部分人的心理矛盾等变态的心理发生,在社会中起到了一定的稳定平衡作用,这种作用是不容否定的。 手诊源于手相 可以这样说,手相学是现今心理学发展的雏形或开路者。当然也有一些看了手相以后,觉得生活无望产生了自杀,甚至悲观失望厌世的消极状态,但这毕竟是少数。在封建社会中,少数精通医学知识的医家,和高明的相术大师,由于他们知识渊博,精通自然科学,把手相术与中医学紧密的结合起来,开始应用到医学领域中,于是就有了手相诊病之说,这就是手诊的前身。 手诊源于手相,这是不容置疑的历史,是手相发展的历史必然。手诊代替不了手相,手相代替不了手诊。从发展的角度看,手诊也是手相发展与延伸的分支,如果没有手相学的深厚基础以及医家相家将医学与手相的结合,就不可能有手诊快速发展的今天。古代医学(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起来,手诊进入了空前发展的阶段,于是新的学科诞生了,我们把他成为手诊医学。 手诊与手相最大的区别是,手诊的分析方法与医学结合十分紧密,忽略手相中的“相由心生”的自然道理。手诊医学从一个兼容并进,多元融合的角度,对我们人类认识健康又增添了的一种分析方法,手诊不仅可以分析到曾经发生的疾病信息,而且可以观察到当前的正在发生的疾病和亚健康信息,更可以观察到未来即将发生的健康趋势和疾病信息,通过手诊分析出的结果,再根据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中医)的理法方药,制定了具有特色预防养生保健方案。 手道文化的兴起 在现阶段重视自然科学的今天,手诊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结合现代医学的养生保健模式,手诊在养生医学保健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因为呈现规律化定理化的学术模式,一般老百姓都可以轻松掌握。由于手诊医学带有浓厚的中医理论基础特色,因此在普及过程中,也普及了中医养生知识。随着手诊医学的日益普及发展,手诊医学逐渐在养生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深受中国道家、中医的影响,更与时俱进的兼容并进了现代医学、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等,将多元化的养生文化汇聚与双手之间,于是产生了手道养生文化。 手道产生的人文基础为手相学,学术基础为手诊医学,并且以中医养生和道家养生之规律为学术发展之道,将手道养生概括为学术核心手诊医学、科技核心——手诊系统,文化核心——人文思想,以三心为指导,结合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其相关的吃喝闻动练修等,产生了一道完整的养生体系。在本书将得到详尽的阐述。 ==研究对象==

1、手诊医学

手道的学术核心是手诊医学,互相支持兼容的学术有:传统中医为理论基础,现代医学为科学框架,人文哲学为指导思想,道家养生为实践方法,健康管理为日常准则。手道学术内涵既专业特色,又博大精深,深刻理解手道学术内涵,有助于正确掌握手道知识,合理运用手道养生方法。 手诊医学的主体是手之臓象,中医学的主体是人的藏象与阴阳五行,现代医学的主体是人的解剖与生理,人文哲学的主体是以人为本的文明共识,道家养生的主体是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健康管理的主体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手道学术基本内涵:以手诊臓象为研究分析对象,运用中医藏象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参考现代医学实际解剖生理,解释疾病与健康,对人类多样化的发病原因,提出人文哲学概念,试图从人的内因去解释不健康的原因,具有唯心与唯物的双重性;在养生维护方面提倡与道家的正确养生方法融合,并且将道家的养生思想自然融入,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在养生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嫁接现代健康管理模式与概念,将日常养生维护准则与时俱进,同现代生活方式理念接轨合拍,以适应下现代人养生心理的接受,将手道养生维护方案彻底实施。

2、中医养生 五行学说是中医与手诊医学辩证的共同基础。中医的五行学说为手诊的指象、手形提供了理论辨证基础,不仅起到了分类分型作用,而且在定位定性方面也具有参考价值。 中医阴阳学说在手诊的辨证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但一般学习者,不易理解与应用,需要有专业的中医知识才能灵活运用。 望色辨证是手诊医学从中医望色诊断中学习而来的,虽然望色辨证基本原理相同,但在部分色泽的表现与性质属性上,与中医学迥然不同,这是因为手部色泽与中医望面部色泽的产生机制与原理不同,初学手诊者,当清醒认识。 在望态辨证中,手诊医学借鉴了中医学部分内容。与中医望整体形态有明显的区别,手诊医学的望态辨证重在望手部的一切,中医重视整体与宏观,手诊注重局部与微观,但部分辨证属性是一致的,比如凹,在中医与手诊医学中都属于虚证;也有辨证属性明显不一致的,比如,干湿在手诊中表现很明显,但在身体中基本没有明显表现。即便是身体的干燥与否,与手都没有直接关系,手上随时都有汗气的蒸腾,比身体明显散发的快,表现也比较明显。 臓象定位是手诊医学最核心的基础部分,虽然我们从众多可能的学说中阐发了我们的研究与观点,但一般学者,还是觉得比较玄乎与生硬。关于定位的考证问题,我们暂且放下。先研究一下我们现在认可的定位原理。最早的手掌区位划分当属于中国易经,利用八卦八方在手掌中的配合位置,当时的目的不是为了手相学,更不是为了医学,纯粹是为了将八卦在手掌中配置,目的是便于理解掌握易经八卦的卦象关系,与自然的关系,当然也联系到人类自身的八卦属性,但并没有完全应用到医学中,就像今天我们那一本手册或图片一样,只是为了学习研究方便而已。但随着后来的易学家与易学家、相学家的深入研究应用,发现当时定的位置可以固定起来,并且在固定的位置上,根据形态颜色纹理的变化,可以推测到与八卦属性一致的人体脏腑健康状态,虽然与医学诊断并不完全一致,但发现诊断的概率也有起很大的优势。于是后来研究者,就把手掌八卦位置固定下来,并把手心部分补充为明堂区,也有称太极区的。西方的手相学九丘一平原定位理论,与中国的八卦定位学术比较,显得已经不太可信,只能作为娱乐或手相学参考。随着近现代的全息医学发展,手部的臓象定位在古老的八卦定位基础上,进行了实际的校正,臓象定位的实际区域划分边界更加明朗化,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八卦定位的时候,其实区域边界分解模糊,甚至有争议;全息医学把手分成几个人的缩影,人体脏腑按照比例自然投影到手部,有的位置正好就是在八卦脏腑定位上,并且界限清楚,与手部生理标志构成了清晰的分界。经络学说的穴位定位与经外奇穴为臓象的核心位置校正,起到了参考作用。臓象核心位置非常重要,不仅诊断的时候,最为确定,而且在养生保健时,也更为显效。 臓象属性上,手诊医学根据中医臓象学说内容,将手诊中的臓象赋予中医臓象属性的特别内容,并且将现代医学的解剖剖生理知识结合臓象属性,成为辨证辨病的主要参考属 性。比如肝区有褐斑伴青筋,中医臓象赋予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藏血,在手诊中不仅可以直接辨证中医肝气郁结证,甚至还可以由此辨证出月经不调证;利用现代学知识与手诊经验概率,可以手诊为脂肪肝,具有直接定性作用。由此看出,中医不仅定性而且需找到病因,知道属于情志不畅造成的;现代医学仅仅通过手诊医学经验概率的数学统计方法来诊断,虽然很直接,直呼病名,但没有原因与程度区分,也没有从手诊中找到相关发展过程,更没有找到发病后去其他系统或脏腑组织的影响。

3、人文养生 手诊医学在手道学术中的最大特色与发展是重视了亚健康与发病的各种原因,也就是说更注重了辩证求因。以前的手诊只重视手诊结果,不论原因,更不会辨证诊断结果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属于低层次的直呼病名的、“号称神医”的诊断,目前仍然受到吹捧,这只能让手诊蒙上一层神秘而玄乎,诡异的色彩,对手诊医学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发展到手诊医学之后,虽然在手诊中重视了发病原因的内在关系,也重视了脏腑之间的影响,只是从医学的角度论述了发病的原因与相互关联性,并没有从多元化的、人文化的角度去研究认识。学者好像执手而诊,看手而谈,貌似专业,其实是对牛弹琴,苦口婆心手诊之后,听者或信服、或吃惊、或茫然、或不以为然、或一笑了之、或愤怒,为什么呢?信服者认为,这与中医号脉一样,诊断的正确,分析的有证有据,讲的明明白白,我相信;吃惊者认为,看手就知道这么多,真神奇,但比较玄乎神秘,等等再说,于是走了;茫然者认为,怎么看一下手,就这么多呢,怎么讲的我都不理解不明白呢;或不以为然者认为,不就是诊断么,医院比你们专业了,谁知道你们说得对不对,无所谓了;或一笑了之者认为,通过手把人诊断的一无是处,有点小题大做,有点江湖人的味道,我才不上当呢;或愤怒者认为,通过手就可以诊断疾病,这是草菅人命,坑蒙拐骗,就想骂他一顿。据我们统计分析,上述百人比例如下:(不同地区与不同层次群体具有明显的差异化,此结果是按照中等层次的人群进行调查)信服占70%、吃惊占15%、茫然占5%、不以为然占10%、一笑了之占3%、愤怒占2%。 4、手道文化 手道学术的内涵不仅在于全面的、多元化的学术融合,而且具有明显的群体文化特征———手文化,以手为文,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观。具备了这些内涵与特征,手不仅可以分析亚健康或诊断疾病,而且可以寻根溯源的找到人不健康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从而制定出因人而宜的个性化养生方案。养生方案不仅仅局限于医学性质,而且关联到的心理、精神领域问题也要考虑综合养生。 养生没有绝对的方法,也没有绝对的治疗效果,只有相对的健康平衡。手道是养生学术中的一颗奇葩。通过手道养生的引领,将给我们带入一个新的养生思维空间,展现以手为核心的养生多元化文化与方法综合而产生的养生效果,也将从此开始。 手拉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手道人一起拉动人类之手,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吧!

发展趋势

发展宗旨 手诊济天下,健康创未来!通过弘扬手道养生的学术核心手诊医学知识,诊断未病、已病、末病,让人们对自我健康状态一目了然,然后自我养生调理,恢复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就有会实现未来的理想。 核心思想 手道养生的核心思想是:手道养生,传承文明!手道养生兼容并蓄各家流派之特长,多元融合养生文化之精髓,包罗万象,人类世世代代的健康保护的记载,几乎与其他文明一样被完整保留传承下来,从手相、手诊、以及相关联的手文化,都在不同角度折射出文明的特征,从某种角度讲,发展完善手道养生,也是传承文明的一种重要方式。 养生理念 提倡自然养生,崇尚自我保健!手道养生提倡无创伤的绿色自然养生法,是手道养生的最大特色。自然养生,提倡人类应回归自然,适应自然,顺从自然,而不是“逆天而行”,手道养生八法中绝无无化学药物与手术创伤的存在,提倡养生维护应当遵循道家与中医的养生观,比如“天人合一等;在养生中,希望每个人通过手诊医学的专业学习,自己拥有健康分析的能力,并且自我养生维护,除非有证据表明自己确实患了严重疾病,才能求助于专业医生治疗。这是一种积极的维护生命办法,也是一种安全的养生维护方法。 普及口号 手道养生的普及口号是:人人学手诊,健康在我心!伸手之间,便知健康状态,想必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谁都不希望把自己的生命,无奈地轻易托付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比如医生或者其他人),都希望自己能随时掌握自己的生命状态,做到未雨绸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但要掌握很多专业医学知识,或依靠现代化的医学仪器或依靠某些专家来帮助分析健康,养生维护,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而手诊是一门易学易懂,可浅可深的学术,只要循序渐进,熟能生巧,很快就会掌握手诊的精要,那就很自然的达到“我的手我的健康我做主”的目的了。

手道精神 手道养生的手道精神是:手拉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只要你会手诊,你懂手道,你拉一下他人之手,告诉他的健康状态,让我们瞬间不再陌生,彼此心与心相通,诚信感动每一个人,让我们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在这个地球上,保护大自然,顺从大自然,适应大自然,共享蓝天白云,同呼吸天地之气,与时间同轨,让生命完美终结吧。 价值远景 手道养生的价值远景是:人在手在,文存道生!手道养生这种方法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么?我们坚信只要人来存在,人类的人不会退化或变化,比如双手消失或手变为翅膀,只要有文明的遗留与传承,只要有道的存在与永恒,手道养生必将成为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并且一直持续到人类发展的尽头。

相关著作

《手道图说》

《手道图说》文字有75万字左右,配置1321张图片,将简单而深奥的手道养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生动的勾画出一副手道养生学术文化画卷! 首先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咀嚼手道有关的一切概念与论说,让我们彻底了解我们在看什么、学什么,用什么、怎么用,这一切都在手道理论篇中郑重告知! 当您继续阅读时,不仅可以穿越历史与古人参禅论道,而且跨越时空看到古今文明的传承。伸手之间的沧桑,合手之间的虔诚,拱手之间的礼仪,抱手之间的回归,握手之间的交流。这一切都在本书手道文化篇中展览无遗。 研究千古不朽的生命臓象,发现神秘的手诊传奇,解开手诊健康分析的奥秘,透视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探索养生文化的真谛。小小手掌,方寸之间,隐藏着五脏六腑的象形随影;纹线纵横,丝毫之内,昭示着气血津液的荣枯盛衰。手质藏精,先天禀赋不同而分体质;手态藏气,后天培养失宜而存隐患;手色藏神,生命本能损耗而渐衰老。这一切都在本书手道学术篇中纲举目张。 以手道养生图的三心三轮八法为纲,将手诊医学与养生方法自然融会贯通。手道养生图可以用“三心三轮八法”高度概括。三心是:手道学术核心、手道文化核心、手道科技核心;三轮是:年轮季节轴、周轮天数轴、天轮时辰轴;八法是:听、闻、饮、灸、调、练、吃、修。三心指导八法之运用,三轮辅助八法之发挥。运用手道核心,通过三轮时间轴,将手道养生之八法与生活习惯、饮食方式、运动规律、修身养心、生活环境等,息息相关、互补互用、合理安排。无论个人养生、家庭养生、社会群体养生、还是民族养生,都将发挥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养生效应,更加充分体现天、地、人之间养生之道的自然和谐统一性,更完美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养生真谛。这一切都在本书手道维护篇中条分缕析! 将人体疾病状态与亚健康状态的手诊诊断与手道养生紧密结合,化繁为简,可以让人按图索骥而轻松掌握,这一切都在手道养生篇中历历在目。 以实际的手诊案例,通过风格各异的分析方式,从不同角度的理解态度,告诉我们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手诊奥秘,读案百遍,熟能生巧,手诊手道自然是轻车熟路,随心所欲。这一切都在手道通鉴篇中异彩纷呈。 还犹豫什么呢?让我们焚香抚琴,饮茶悟道中,伸开左手以观察,挥动右手翻动本书去探索自身的奥秘,打造专属自己的手道养生方案吧!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手道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手道》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