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性
来自中医百科
抗原性
(又名:免疫反应性)
(英语:antigenicity)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抗原性的强弱与抗原分子的大小、化学成分、抗原决定簇的结构、抗原与被免疫动物亲缘关系的远近等有密切关系。通常认为抗原的分子量愈大、化学组成愈复杂、立体结构愈完整以及与被免疫动物的亲缘关系愈远,则抗原性愈强。抗原的物理状态也对抗原性发生影响,例如蛋白质,聚合状态的比单体的抗原性强,一般球形分子的比纤维形分子的抗原性强。抗原加入佐剂改变物理状态后,抗原性也得到增强。例如,分子量高达10万的明胶由于缺乏苯环氨基酸,稳定性较差,在进入机体后容易被酶降解成低分子物质,如果加入少量酪氨酸(苯环氨基酸),就能增强其抗原性。
自发现抗体后,用血清学方法在体外实验,证明了天然抗原与其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这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学现象,称这种特性为抗原的抗原性。在早期由于尚未建立对蛋白质抗原进行分析的方法,为研究抗原性的化学本质造成了困难。奥地利免疫化学家Landsteiner在本世纪20年代创建了人工结合抗原,并应用血清学方法对抗原性的化学本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大量知识,为天然抗原化学性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抗原性》经典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