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药疗法

来自中医百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

基本概述

握药疗法

握药疗法本疗法流传较久,主要取其发汗、消食、祛秽等作用。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载:“握药能发汗,治积聚及老人虚寒便秘,握药又能下积”。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以局部治整体,用于治全身疾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手,是人体最敏感的器官之一,集三阴三阳之六经,内达五脏六腑,外联四肢百骸又有十指连心的说法。是将药丸握于手心,凭借于掌(指)的温度、湿度、握力、通过手部腧穴、经络、神经、血管和生物全息反应区等的传递以及对药物的渗透、吸收,使药力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调解机体功能、抗病祛邪,治愈疾病之目的。免除吃药、打针、手术之痛苦。握药疗法方便易行,但仍多在民间应用,值得研究推广。药物选择根据临床上病情的不同选择药物,一般多采取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现将此疗法具体在临床上应用实施方法介绍如下。==基本简介==

本疗法主要适用于感冒、小儿消化不良、面神经麻痹等。

一、伤风感冒

取苍术6克,羌活10克,明矾6克,荆芥9克,共研细末,以生姜汁为丸,握于手心,令微汗出,每日3次。

二、面神经麻痹

取桂枝9克,麻黄、防己、荆芥各6克,川芎15克,防风12克,附子4克,共为细末,葱白捣泥调和,握于手心,令微汗出,每日1次。

三、夹阴伤寒(指感冒患者因行房而使病情加重,出现低热面红或不热面青,小腹绞痛,足冷蜷卧,或吐或痢,心下胀满,舌卷囊缩,脉象细微等证)

取黄丹21克,明矾24克,胡椒30粒,火硝30克,共研细末,用姜汁或热白酒调和成膏,以搓丸取适量握于的手心。可同时配合敷脐,待微汗出,症状缓解,即可去药。

四、血管神经性头痛

取羌活、独活、川芎各9克,细辛6克,附子4克,共研细末。同葱白捣泥调和,手握至微汗出,每日2次。

五、小儿疳积

取大黄9克,牵牛子12克,莱菔子10克,共研碎,纱布包,握于手中。婴儿可用绷带固定。

六、恶心呕吐

取半夏、陈皮各9克,研为细末,加葱白6克、鲜生姜10克,共捣泥为丸,握于手中。如呕吐不止,可同时用生姜9克煎汤,少量频服。

七、阳虚便秘

1.取肉苁蓉15克,硫磺6克,共捣碎,取一半握于手心,一半敷脐。2.巴豆霜干姜良姜白芥子甘遂槟榔等量。上药共研粉末,以饭合丸,清晨用花椒热水洗手,在掌心上涂上香油,各握一丸药。

八、遗精

取皮硝60克,分放在患者两手掌心内,令患者紧握、直至皮硝完全溶化,每日2次。

九、预防传染病

取麝香l5克,蒲公英、板蓝根各30克(新鲜者为佳),青蒿、常山、荆芥、防风各9克,共研碎或捣烂,加少量黄酒调和,握于手中,可预防流感、肝炎或腮腺炎、炎症等。

十、失眠

取生龙骨末20克,珍珠粉4.5克,琥珀5克。辨证加味:邪热内扰加黄连末5克;痰多加生半夏末10克;阴虚火旺加黄连末6克,肉桂末1克;气虚加朱砂5克;气血两虚加服归脾丸。用法:以上药末和匀,每日取3-4克,加鲜竹沥少许调湿,分为2份,用两层纱布包妥,于午睡和晚上睡前分置于手心,外用胶布固定,并用手指轮流缓慢按压药包30-50分钟,每分钟40-60次。夜间可留药至次晨取下。

十一、风湿痹证

药物先取穿山甲18克,牛膝18克,宫粉60克。共研细末,分成7份备用。用时取1份药末,加核桃3个,大枣3个,蜈蚣1条,生姜3片,发灰1捏,胡椒3粒,葱(带根)3截,加蜂蜜适量,放石头上用石头捣烂如泥,用竹片刮起,放纱布中包成药包备用。用法:将药包放于手掌,两手合拢,当自汗出。根据患者情况而决定出汗程度及出汗次数,以间日发汗一次为宜,以不发生过汗为原则。

十二、小儿厌食

取砂仁、白扁豆、莱菔子各9克,共研细末,以藿香正气水调和为药丸,用纱布包扎于手心固定,每日1次,每次0.5-1小时。==[注意事项]==

1.凡有腐蚀性或对皮肤有过敏的药物,应及时停用,改用其他药物。

2.用热水浸泡双手后,再行治疗,可提高疗效。

3.上肢瘫疾或麻木、无力手握的患者,不宜应用本疗法;手掌心有溃疡或破损处者禁用。


方剂-fang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方剂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查看权威握药疗法信息。
古籍-guji-info-icon-logo.png
这是一篇与医籍相关的条目。推荐您访问中医智库,阅读《握药疗法》经典原文。